第42页
那就…… 可能是隐疾吧。 皇帝如此揣测。 不然就是太子妃有什么弱症,再加上太子妃五年来安安静静,也没能添个皇孙。 更加证实了这揣测。 “当年你一意孤行,一定要娶南巡带回来的孤女,还要册为正妃,我同你母后三番五次讲和,也没能说动分毫,只好遂你心意。”皇帝回想往事,不禁叹了口气,“可这太子妃几年无所出,实在叫我这心里……” 皇帝想了想,拐着弯问道:“太子同侧妃感情还好吗?” 太子点了点头,并不提上面那一茬,只回答:“侧妃勤谨懂事,家中靠她操持着,都有条不紊。” 没回答到点上。 皇帝又问:“刑部尚书只有这一位明珠,小心翼翼捧大了,若是她不懂事,太子可耐心教教,早日……为朕添一位皇孙。” 这次直白了许多。 太子顿了一下。 这停顿似乎印证了皇帝猜测。 果然,太子说:“这事急不得。” 皇帝不知作何感想,幽幽叹了口气。 太子那边却笑着道:“听闻后妃有喜,儿臣恭贺父皇。” 皇帝笑了笑。 “你也听说啦?” 他子嗣极少,一个站在眼前,还有一个不能相见。 淑嫔有孕这事,叫他高兴许久,现在蓦然一听,心情即刻变得很好。 “若是能给儿臣添个弟弟就好了。”太子道。 “都好,都好。”皇帝险些笑出声。 “对了,”皇帝收了笑,严肃道:“南方大雨连绵,恐怕别处还要塌。” 太子点点头。 皇帝想了想:“太子不妨再去一趟,按照这次的法子,将别处巩固巩固,也好安民心。” 太子立刻应了下来,“儿臣正有此意。” 皇帝满意的点了点头。 站起身,走上前来,一把抓住了他的手,“走,同我去淑嫔处看看。” 太子顺从的扶着他。 两人一起出了勤政殿。 外头正在下雨。 大太监上前接过太子的活儿,稳稳扶住了皇帝。 仪仗队随时待命,遮天大伞一撑,一丝雨也掉不到身上。 太子望了望天。 乌达从一侧走上前来,低声道:“刑部尚书今日要去府上探望女儿,看时辰快到了,殿下若有事忙,通知他改天再来吗?” 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叫皇帝听见一点儿。 太子犹豫一下。 “父皇,”他告罪道:“儿臣想起来,家中有些事,不能陪您去淑嫔处了。” 皇帝“嗯?”了一声。 “是……尚书要去府中,许是时久未见女儿,想念了。” 皇帝哪里还留他,“去吧,路上湿滑,小心行走。” “多谢父皇关怀。”太子道。 乌达接过了大太监递过来的伞。 打开撑在了太子头顶上。 皇帝目送他走远。 大太监道:“太子此行怎往西边去了,西边是太医院所在。” 皇帝又想起来糟心事。 “找太医去了吧。”他随意道。 太子走远了些,再往前,便是太医院的大门了。 乌达吃惊的问道:“殿下不回去吗?” “回去做什么?”太子问。 “……”太子记性这么不好吗? 乌达又说了一遍,“刑部尚书今日要去府上看侧妃,您刚刚不是说回去吗?” “嗯?”太子站住脚,侧头看了他一眼。 “这不是你临时编出来的吗?”太子问。 乌达:“是真的,尚书递了拜帖,这会儿真往东宫去了。” 太子:“……” 太子高估了这憨直侍卫的智商。 乌达也有些很不好意思。 犹豫的问:“那咱们回去吗?” 他低声补了一句:“您先回去,我去替您找宋太医?” 这声宋太医正敲在心坎上。 太子抬头望了望前方雨中的太医院。 又扭头看了乌达一眼。 乌达疑惑的瞪了瞪眼。 片刻后,辗转犹豫了几天的大雨,终于由淅淅沥沥变成倾盆而下。 乌达提醒道:“殿下。” 太子回过神。 “走吧。”他目视前方,面色无波无澜。 过太医院而不入,不大像太子了。 乌达不敢吭声,跟着他往宫外走去。 第21章 刑部尚书作为坚决的太子一党,一直以来出谋划策、鞠躬尽瘁,为巩固太子的地位做出了突出贡献。 把女儿嫁进东宫后,更加卖力了。 东宫侧妃,不出意外,便是往后的后妃,皇后一人之下而已。 若是太子妃想不开,出了家,或是得了急病没了。 那就直接成皇后了。 女人的权利巅峰。 目前看太子妃这八百年不露一次面,只知道吃斋念佛的情况,很有可能。 尚书在东宫书房内坐了许久。 茶添了三四趟。 外头大雨又转小。 张望了无数次,终于盼来了太子的身影。 太子姗姗来迟,鞋边、衣摆下头尽是水、泥。 来不及换,径直进了书房。 尚书站起身来,“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