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阴云笼罩
就在姜珝与焰灵姬亲热的时候,赵王宫中,也有一对男女正在……咳咳! 赵王的身体早已老迈不堪,整个赵国的重担都压在他的肩上,早已让他心力交瘁。若非如此,他也不至于老成这幅模样。 当代赵王,虽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为,但却也称不上昏庸。 赵王偃还是有心想要强大赵国的,只可惜他识人不明,用人不当,才一直没有做出什么成绩罢了。 “咳咳!呼!”赵王轻呼一口气,无奈道“人老了,算了。” 娼姬的年纪不算大,今年才三十岁左右,又一直在宫中养尊处优,保养的和后世女人也丝毫不差,正是最有魅力的时候。 可如今任凭娼姬如何挑逗,赵王也不复当年雄风了。 赵王这么说,娼姬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失望。 算上今年,已经三年了。 赵王虽然时时进补,可就如他自己所说,他终究还是老了。 可娼姬没老,她此刻便如同秦国的赵姬那般,正是欲望最强烈的时候。 这三年来,娼姬已经已经快要憋疯了,即便宫中内官给她准备了些小玩具,可那东西也终究不如男人。 缓了口气,赵王缓缓道“这次之后,迁儿的地位也算是稳固了,过几日,寡人会宣布立迁儿为太子,至于……” 对于赵嘉的下场,赵王没有多说。 赵嘉去了韩国也好,至少以后不用留在邯郸这个风云之地,也不会有生命危险。 赵王觉得自己和娼姬已经是老夫老妻了,两人还育有一子,说话也没什么顾忌“如今朝中郭开、春平君、李牧三人互相制衡,迁儿登位后也可维持朝局稳定。” “郭开乃寡人书童,也是寡人最贴心、信任之人,有郭开在,倒也不用担心奴大欺主。春平君嘛,有点小聪明,但野心很大,好在还有李牧在,也可压制春平君。” “至于李牧,此人在军中、民间威望甚高,也需有春平君坐镇邯郸,来制衡李牧。” 说到这里,赵王忽然一叹,道“这三人,寡人其实并不担心,但李牧之徒姜珝,却是个狠角色。” 其实赵王说的这些,娼姬心里又何尝不懂,她只是在赵王面前装作天真罢了。但赵王忽然提到姜珝,却让娼姬一愣,问道“此人如何?大王竟会担心一个少年?” 赵王道“姜珝可不是一个普通少年,前些年,七国之中有好事之人将其余秦国甘罗相提并论,可秦之甘罗在秦国内,并无任何势力支持,而姜珝身后,可是站着李牧呢。” “寡人若还在,此人倒也翻不起浪来,可寡人担心迁儿压制不住此人啊!” 娼姬笑道“这不是还有郭上卿和春平君在么。” 赵王摇头失笑道“郭开、春平君、李牧等人都多大年纪了?姜珝今年才多大?现在还看不出什么,可二十年之后,甚至三十年之后呢?这赵国内还有人能压得住姜珝吗?” 娼姬仔细一想赵王的话,似乎的确是这么个道理。 若郭开、春平君、李牧三人老迈退出朝堂,届时还有人可以压制姜珝? 哪怕赵迁登基之后,可以培植自己的势力,就真的能够压制姜珝吗? 如今的姜珝便已经如日中天,日后必然会继承李牧的大将军之位,一旦让姜珝手中的军权扩大,在想到姜珝之谋,只怕赵国内无人会是姜珝的对手。 娼姬连忙问道“大王准备如何?” 赵王缓缓道“若杀了姜珝,不但会寒李牧之心,未来只怕也无人可抵挡秦国入侵。姜珝是个好将军,但朝堂之事,与军中不同。当一个将军有了谋略,有了手段,那就是最危险的事情。” “寡人准备找机会削了姜珝的军权,但会保留其爵位。等日后迁儿在朝中有了自己的亲信势力后,你可吩咐迁儿,在大战之时启用姜珝。” “如此一来,姜珝便算是迁儿的臣子,又经多年沉寂,威望也已大不如前,迁儿也不用担心被姜珝压制。” 娼姬听着赵王的话,心中也暗自盘算。 她虽然信任姜珝,也许诺了赵嘉之事后,会让迁儿给姜珝一块封地。 可不管怎么说,姜珝终究是外人,赵迁才是娼姬的儿子。 若未来姜珝当真会威胁到迁儿的统治地位,此刻打压姜珝也未尝不可。 反正又不是处死姜珝,只是暂时削其军权,等赵迁长大之后,姜珝仍然会回归赵国朝堂。 神威侯,也依然是此时的神威侯。 至于封地…… 没了军权,给他一块封地又如何? 有一句话赵王说的很对,娼姬也颇为认可。不管怎么打压李牧和姜珝,可抵挡秦国之事,赵国也只能靠李牧、姜珝师徒。 长平之战的惨况若是再发生一次,赵国就真的灭国了。 但也正因如此,在没有战时发生时,才必须要打压两人。否则等到两人功高盖主之时,就真的君非君,臣非臣了。 如今赵国还有李牧,先打压一下姜珝也未尝不可。 想到这里,娼姬问道“大王准备如何做?” 赵王淡淡道“姜珝麾下大军,皆由他一人带起,若是贸然削其军权,只怕军中会生出变故。数年前,寡人便派颜聚担任姜珝裨将,此人才能一般,倒是可以暂代姜珝管理军队。” 娼姬眼中一闪,喜道“颜聚是大王的人?” 赵王笑道“你呀!姜珝独自一人领军在外,寡人怎可不派人进入军中?” “至于如何削掉姜珝军权,此事寡人已有算计。等到他大婚之后吧!在婚前,就别给他添麻烦了。” 赵王对姜珝的才能还是很欣赏的,若是他还能再活二十年,也未必会打压姜珝。只可惜,他已命不久矣,而赵迁还小。 为了自己的儿子可以坐稳王位,赵王也不得不如此。 其实若非有廉颇领军叛变一事,赵王根本不会这么顾忌姜珝,一纸令下便可夺了姜珝的军权。 可是数年前的教训,让赵王至今回想起来也是痛心疾首。 廉颇叛逃魏国,是赵国最大的损失。 这种损失不仅在于国家,更在于赵王偃本人。 就这一件事,赵王就知道,后世史书上,还不一定怎么骂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