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节
可秦可卿既然决定出家,自然也无法再将瑞珠留在身边。 这次秦可卿跟着一僧一道过来,便是为了央求林柳,给瑞珠这个丫鬟一个去处。 林柳其实有些奇怪:“虽然宁国府不是个好去处,可你父亲与母亲那儿,难道还不能安置一个小小的丫鬟?” 秦可卿苦笑:“我父亲一心养育幼弟秦钟,我却只是父亲攀附权贵的棋子,从未得过他半点儿宠爱。如今我又出走,恐会连累了他,自然无法将瑞珠送回秦家。” “若是我身世不曾被母亲知晓,倒也可以将瑞珠送到母亲身边,如今却是不成。至于我生母,我出事,牵连最深的便是她,她又是个不怎么讲究的,我怎敢将瑞珠送去她那儿?” 林柳是清楚秦可卿身世的,这话也都听得懂,但听完之后,却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 好一会儿后,她开口:“你的身世,难道你母亲不知道?” 秦可卿迟疑片刻,解释道:“我母亲只以为我是从养生堂抱回来的孩子,所以以前对我视如己出,尽心教导。可在我弟弟长大之后,瞧着我与弟弟越发相似的面容,我的身世便瞒不住母亲了,她对我……” 任谁被当做傻子似的欺骗了十几年,期间还一直将丈夫的私生女当做亲生女儿养育,发现真相后,不迁怒私生女,便已经是对方涵养好了。 林柳叹气,点头应了下来:“只是一个丫鬟而已,你将卖身契给瑞珠,让她脱身离开,然后直接到郊外的渔人庄,报上我的名字,自然有人收留。” “她在我跟着大师离开之前,便已经从宁国府脱身,如今正藏在京城的某个角落。”秦可卿笑道,“我这便去通知瑞珠,让她去渔人庄。” 林柳点头,这样自然更好。 秦可卿解决了一桩心头大事,便再无他话,直接跟着一僧一道离开了京城。 秦可卿跟着一僧一道会去什么地方,林柳不知。但秦可卿出家之事就如原著的死亡一般,成了多米诺骨牌最开始被推下的那一张骨牌,这件事发生之后,之后便发生了一连串儿的事情。 让人看得目不暇接。 先是宫里悄悄派了人去宁国府询问情况,但贾珍只是对秦可卿生了其他心思,实际并未得手,知道详情的贾珍父子以及他们的心腹不可能说出此事,秦可卿身边的宝珠被卖,瑞珠又已经离开了宁国府,宫里的人自然找不到什么的线索。 若是此事就此了结也就罢了,王夫人却认出了那些到宁国府调查之人是从宫里出来,立刻猜到秦可卿身份非比寻常。 她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于是将自己的所有心腹都派出去,只为了查清秦可卿真实身份。 外面的人想要调查宁国府,宁国府有防备,自然不算容易;但荣国府想要调查宁国府的事情,却再容易不过。 于是没多久,王夫人便知道了,秦可卿是先太子遗孤。 她也没去想秦可卿作为先太子遗孤,为什么还会被逼得出家,得到消息之后便趁着进宫的机会,将此事告诉了元春,并叮嘱她告诉皇上,可以借此在皇上面前卖个好。 元春不似王夫人一般愚蠢,倒是犹豫了一段时间。 但没多久,她便得到消息,说是自己的表妹薛宝钗非常得郡主喜欢,除了上学的时候,郡主还会带着她那个表妹去参加各种宴会,给了薛宝钗拓宽人脉的机会。 薛宝钗确实生得国色天香,且相当会做人,所以没多久便与不少皇室宗亲家的姑娘处成了亲姐妹一般的关系。 薛宝钗在宫里混得如鱼得水,反倒衬得多年无所寸进的元春有些不会做人,也过于愚蠢。 元春狠了狠心,抓住机会将此事告诉了皇上。 皇上当时听完面无表情,直接让元春退下—— 没办法,这事儿在皇家本就是个公开的秘密,皇上自然也是知道秦可卿身份的。 若是元春告诉他的是秦可卿出家的原因,他倒是还愿意给她几分好脸,只是秦可卿“先太子遗孤”的身份?还是算了吧。 元春几乎要被皇上的反应给气哭,于是将此事告诉了王夫人。 王夫人不肯罢休,于是再次让人调查,不多久,竟然将秦可卿遭到贾珍觊觎调戏,贾蓉这个当丈夫的助纣为虐,时常给秦可卿下套一事查了出来。 王夫人对贾珍还算了解,知道秦可卿若真是先太子遗孤的身份,他根本就不敢对秦可卿生出这等龌龊心思。 她又不知道秦可卿会顶着先太子遗孤的身份,隔壁宁国府也在其中插了一脚。 所以几乎没怎么犹豫,便将这个消息传给了元春。 元春一开始看到贾珍对秦可卿生出了那等龌龊心思的时候,吓了一跳,几乎想要去拽着王夫人的脖子问她,将这事儿告诉她作甚?让她给皇上告密,好抄了宁国府的家吗? 但等看到后面,得知秦可卿并非先太子遗孤之后,元春的心思立刻便活跃起来了。 若秦可卿并非先太子遗孤,贾珍觊觎儿媳虽然让人唾弃,却也只是人品道德有瑕疵,并不犯法,也不至于引发皇家怒火。 反倒她将此事告诉皇上,还能为皇上揭开眼前迷雾,让他不再受人蒙蔽。 于是寻了个机会,果断将此事告诉了皇上。 皇上听完此事后,看着元春的眼神复杂又诡异,几乎让元春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想要落荒而逃。 但皇上很快便收回视线,并改变态度吩咐皇后,让她好生对待元春,等他回来再做其他安排。 宫中密事,自然是无法传出宫外的。 林柳并不知道宫里发生的事,但之后没多久,秦可卿的父亲便因为秦钟与小尼姑智能儿的苟且之事将人打了一顿,但秦钟无事,秦业却因此气得旧病复发,缠绵病榻两日,便一命呜呼了。 秦业死后,秦钟大受打击,之后病情加重,竟然也没了性命。 听说他的临终遗言,竟是对前去探望的贾宝玉说的,且只说了一句—— “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 林柳不知秦钟在死前到底是受了什么刺激,才会对贾宝玉说出这样的一番话,但这话里面的绝望不甘,却叫她听了个清清楚楚。 没多久又传出消息,秦业养在外面的那个花魁,殉情自尽了。 自此后,秦家竟然只剩下秦业的原配还活着。 若不是还有这么一个人活着,秦家几乎就是被人给灭门了。 林柳笑了笑,大致猜到了这一家子为何没了性命。 不过她很快便无心关注秦家之事了,因为没多久,荣国府传来消息,说是宫里的六宫都太监夏守忠去了荣国府宣旨,让贾政入朝觐见皇上。 听到这个消息,不但贾敏,就连林如海都被吓了一跳。 荣国府这些年来一直行事低调,若非有先荣国公贾代善的余荫在,只怕都要被世人遗忘了。 贾政在工部更是多年没有前进一步,在朝中就是个老透明。 这样的人,皇上为何会突然召见? 林柳眨眨眼,突然开口:“许是好事也说不准呢?老太太如何我不知道,但二舅妈应当会觉得高兴。” 林如海夫妇转头看过来,有些不明所以。 林柳解释:“父亲母亲,你们忘了?皇上与政二舅之间真要说有什么联系的话,不就只剩下宫里的那位元春表姐了吗?” 不论荣国府还是贾政,都不够格被皇上召见,但皇上还是召见了贾政,原因自然只能在其他人身上。 林如海也不傻,听了林柳的话后,立刻将最近发生的事情全都串联到了一起,然后便得出了一个让他冷汗直冒的结论—— “秦业女儿并非皇室中人的身份,暴露了?”林如海惊骇不已,“但只是这样,皇上不直接给荣国府下罪都是他仁慈了,怎可能还会召见贾政?” 就算要让荣国府死个明白,也该召见贾赦才对。 林如海眼珠一转:“这事儿是被元春给捅出来的?” 虽然是问句,但他的语气万分笃定。 想要验证自己的猜测,并不需要等太久,毕竟宫里很快便再次派人到荣国府传召贾母并王夫人、邢夫人、尤氏四人入朝谢恩。 贾母也是在这个时候得到消息,原来元春就在今日,从一个皇后宫里的寻常女官,晋封成了凤藻宫尚书,且蒙皇上恩典,加封贤德妃。 贾母并未多想,只当元春在宫里苦熬多年,终于熬出了头。 于是欢欢喜喜地带着家中几个有诰命的夫人入宫谢恩去了,就连贾赦、贾珍等不明就里的人,也都带着贾蓉、贾蔷二人侍奉在贾母大轿旁边一同入宫谢恩。 这个消息如同一剂强心针,直接让原本颓靡的宁荣两府如冷水落入热油当中,炸了个沸反盈天。 这等荣耀,在不少人眼里都是好事。 但贾母满脸带笑地从宫里离开,回到荣国府后,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不见,整个人的气质变得阴沉吓人。 但此事除了贾母身边的心腹鸳鸯,竟再无一人得知。 次日醒来,老太太便又是欢欢喜喜的样子。 家中姑娘封妃,不管在什么样的人家,都算得上是天大的喜事,合该庆祝一番的。 于是不久,荣国府便大摆筵席,邀请了无数亲朋,预备好好热闹一番。 林家作为荣国府姻亲,自然要派人前往。 林如海猜到这场突如其来的封妃背后的真相,并不想要去掺和这场宴会,总觉得不太吉利。 但贾赦贾政兄弟二人多番来信,盛情邀约,林如海拒绝几次后,只得无奈前往。 去参加宴会之前,林如海已经想到,会在宴会上遇上一些不想见到的人,却没想到,他过来后遇到的几乎全都是自己不想见的人—— 四王八公全都亲自上门道贺,四大家族也一个不落,另有临安伯、锦乡侯等荣国府世交的掌权人,也都亲自过来参加了这场宴会。 林如海身处其中,不觉得荣幸,反倒胆战心惊。 他简直想要爆粗:这群人到底将皇家当成了什么?这到底又是想要做什么? 虽然林家也在私下搞小动作,但一直都担心被人发现,完全不敢暴露分毫。可今日聚集在荣国府的这些人,却活像是担心别人不知道他们心怀不轨一样,一窝蜂地聚集在了荣国府。 林如海几乎想要掉头就走。 可惜被贾政给拉住了。 然后没多久,林如海再次见到了一幕让人惊骇无语的画面—— 北静郡王在与贾政说了几句话后,直接将话引到了衔玉而生的贾宝玉身上,并言之凿凿地提出,想要见一见这位“衔玉而生”的神异公子。 等见到贾宝玉后,他一边儿夸贾宝玉真是“如宝似玉”,,是龙驹凤雏,日后必然有大出息,一边儿竟然将手上带着的,皇上赠与给他的鹡鸰香串脱下,并亲手给贾宝玉带上了。 关键是,北静郡王当着所有人的面儿,说了这鹡鸰香念珠串儿是皇上前两日亲赐,且这鹡鸰二字,又向来表示兄弟和睦之意。 林如海:“……”他整个人都木了。 等看到宝玉懂礼地将鹡鸰香串奉给贾政,贾政却根本不懂这香串儿背后的意思,直接让贾宝玉收下之后…… 林如海当即掉头就走,随意找了个角落坐下,并打定主意这次离开之后,再也不让林家上下前往荣国府。 …… 林如海在男客那边受到惊吓,贾敏母女三人在女眷这边也不逞多让。 好在女眷行事小心,倒是不曾有人做出北静郡王那等骇人之举,但即使如此,贾敏母女三人也应付得相当艰难。 好在不多久,贾母托病,让贾敏母女三人送她回了荣庆堂。 等回了荣庆堂后,贾母坐在椅子上,直接闭上了眼睛。 贾敏愣了下,感受到贾母心情不好,叹了口气道:“母亲还是早做准备吧,我总觉得,宁荣两府只怕是不好了。您趁早多买一些田庄、商铺等放在旁人名下,以后出事,也不至于走投无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