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原始时代 第588节
可到它如今这般境界,心中绝不可能无缘无故荡起波澜,所以它借此留了后手。没事最好,若是出事,也能留一线生机。 片刻后,幽光消逝,虚影消失于莲台,好像从未出现过一般。 公良站在悬崖峭壁前,回头望了一眼,发现石壁上根本没什么门户,心中不觉诧异不已。 也不知道这名叫依柔的婀娜女子是如何弄的,竟能在石壁中开辟出一条前往黑莲圣境的通道。 倏然,公良若有所悟,或许不是这名叫依柔的女子能够开辟通道,而是通道原本就已存在,她不过是知晓打开通道的方法而已。 “公子请随我来。” 依柔见公良杵在石壁前一动不动,就恭敬的说道。 公良这才带着米谷随她而去。 不一会,两人回到圣崖小院。东皋君等依柔离去,就迫不及待的问道:“怎么样,可得到莲子了?” 公良随手取出几颗莲子放在手中,道:“师兄请看。” 东皋君急步上前,用食指和拇指捏起一颗莲子凑在阳光下看了起来,只见莲子黑如墨光,莹亮通明,几可看清里面氤氲着的澎湃菁华和那蕴育无限生机的莲心。 “好东西,好东西。” 东皋君连声称赞,看了一下,道:“师弟,此物乃是混沌黑莲精华所聚,非同凡响,你赶紧服用一颗炼化。此物珍贵,切不可轻易示人,免得惹人眼红。不过虽然珍贵,但也不可服用过多,三颗足矣。” “是。” 公良应了声,说道:“既然此物如此不凡,师兄也拿几颗去服用试试。” 东皋君摇摇头道:“到我如今修为,此物已无甚大用,平白糟蹋了这宝物,你还是收起来吧!” 公良就把东西收起来,忽然想起一事,问道:“师兄,这莲子米谷能用吗?” 东皋君听到他的话往米谷望去,良久方说道:“自然能用。” 其实,他心里想的是莲子让这小东西用太浪费了,因为她身上血脉驳杂,吸收后并没多少好处,但他知道师弟对这小家伙感情深厚,所以什么也没说。 公良闻言,就取出一颗莲子给米谷服用,自己也拿出一颗吃了,盘腿坐在床上修炼起来。 莲子入体,米谷修炼的上古仙庭三十六部瘟部大帝心法自动运行,不断的炼化莲子,吸收里面菁华。 随着功法运行,一道道浓黑如墨的丝线开始出现在她身上,来回反复缠绕,逐渐在外面形成一颗黑茧,将她包裹在里面。 不死神幡无人御动,自动从她身上遁出,漂浮于黑茧之上。不死神幡一出现,黑茧上的浓黑墨丝就往旗幡涌去,然后再落在米谷身上,就好像一道门般,墨黑丝线必须通过才行。 黑茧上的浓黑墨丝经过不死神幡后,里面的驳杂之气被炼化,变得更加精纯起来。 血脉深处,三头上古大凶古凰、六翅毒鸩、三目神猿虚影在血海中沉浮咆哮,你来我往,谁也不让谁。 最终竟是六翅毒鸩略胜一筹,压制住了古凰和三目神猿。 一股来自血脉的传承凭空出现在米谷脑海,让她自然而然的学会了一些东西。 莲子一入腹中,公良就御动真火炼化,莲子中的澎湃菁华华随之涌入体内,散发全身,由内而外荡去体内污秽。 其体内原本被龙犀十二炼和不灭真谛炼化的刚硬真纯肉身在莲子菁华的涤荡下,毛孔中竟然排出滴滴红中带黑的血珠,五脏跟着变得通透晶莹,骸骨也趋向玉化,变得不同凡响。 东皋君看到他和米谷服下莲子,就走出房间,坐在厅堂中闭目养神,为他们护法。 不知过了多久,公良醒来,只觉神清气爽,精神奕奕,功力大进。 似乎感应到粑粑醒来,缠绕在米谷身上的浓黑墨丝慢慢往内收敛,不死神幡也跟着遁入小家伙体内。 片刻后,小家伙醒来,睁眼看到粑粑,顿时开心的爬到粑粑身边,抱着粑粑的脖子,蹭着粑粑的脸脸,开心极了。 忽然,小家伙感觉粑粑脸上黏黏的、臭臭的,仔细看,就见粑粑身上有一层黑黑的东西。 公良察觉到小家伙的异常,往脸色摸去,才发现身上有一层污垢。不只他有,小家伙身上也有。看来应该是黑莲子的功效起了作用。 “走,粑粑带你去洗澡澡。”公良抱着小家伙说道。 “嗯嗯,” 米谷开心的甩着九彩尾巴,她最喜欢和粑粑洗澡澡了。 洗完澡,公良带小家伙走出门,就看到师兄坐在厅堂。 一直闭目养神的东皋君睁开眼来,见公良宝相莹莹,根骨不凡,肉身凝实,显然是功力大进。而小家伙也变得略有不同,就知道两人昨晚得了不少好处 “看来混沌黑莲的莲子确实是一等宝物,昨夜你炼化多少了?”东皋君好奇道。 起来后,公良只顾着跟小家伙腻歪,都忘记察看自身情况。 此时见师兄问,就内视了下,才说道:“差不多三成左右。” “混沌黑莲流落人间虽然品阶下跌,但也是不凡。虽说乃是送你被师尊收为关门弟子的贺礼,但这份情我们要记在心中,以后要是黑莲宗有事,当尽力报之,免得让人说我妙道仙宗乃是无情无义的凉薄之辈。”东皋君提醒道。 “公良知道。”公良正色道。 “如此就好。” 东皋君见他明白,也不再说什么。 他们此行到黑莲宗是为了送帖,既然送完,就没有在这里久留的必要。又在圣崖住了一晚,东皋君就带公良和米谷去向黑莲宗宗主无生老祖辞行,然后驭舟飞空而去。 第四十章 青阳学宫 飞舟在空中飞了几日,从西北到南,一路草木从稀疏到茂密,从低矮到高大,几日之间好像经历春夏秋冬一般,看起来非常有趣。 几日后,东皋君让飞舟从云巅降下,缓慢前行。 过不了多久,前面出现一座不高,但十分俊秀的大山,隐隐透出非凡气势。 东皋君看了,指着大山说道:“师弟你看,前面就是青阳学宫山门所在。” 飞舟疾速驶近,原本不高的大山变得高大起来。此山在青阳学宫成立之初,就被取名为岱舆。 岱舆古语与大言同音,大言在上古之时乃是日月所出之地,其意不言而明。 又有人说,其实岱舆乃是渊海中漂浮的神山,青阳学宫前辈之所以取此名,是仰慕神山而为。 那漂浮在渊海的古老神山,据说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节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胜数。” 但这些都只是传说,青阳学宫自亘古传承至今,典籍多有流失,很多东西都是前人凭记忆所载,早已说不清楚具体来历。 远远望去,岱舆山静静的矗立在莽莽群山之中,大美无言,自有其苍茫磅礴的气势。 当飞舟靠近,公良就看到一卷天书飘于岱舆山上空,下面不断有一丝丝莫名气息不疾不徐的遁入其中,为其所吸收。 东皋君见他盯着天书,解释道:“那是青阳学宫文气所化,护运之物,无形无影,又有形有影,只要天下文气不绝,天书就会一直庇佑青阳学宫。 学宫一脉出自古儒一门,儒者,柔也,乃古之祭官,所以又被称为儒师。 青阳学宫虽传至古儒,但又超脱古儒,奉行知行合一、心即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意之所在即是物、格物是诚意的功夫等观点,强调圣人之学为身心之学,重在体悟实行,远非东土一些腐儒所能比。青阳学宫的修行与我等不同,有修身、正己、定言、建功、立德、悟道等等境界,讲究心道法门,淬炼意志文章,锻炼文宫神魂,确立丹心文道,为众生立命,取天地之功德,凝己身之神性。青阳学宫能从上古传承至今,绝非侥幸。” 公良在妙道仙宗也多有听闻青阳学宫之事,知道青阳学宫儒者以浩然正气书学的字画堪比灵符,却没想到还有此一说,神色不由慎重起来。 到了岱舆山脚下,东皋君不敢再驭舟前行,就降落下来,带着公良和米谷慢慢往青阳学宫走去。 青阳学宫山脚下,有一块巨大的石头,上面刻着“知行合一”四个大字。 通过巨石,是一条笔直石阶,往前走几步,就能看到一座高大的牌坊,上面写着“青阳学宫”几个大字。 牌坊下面,有几名迎客的青阳学宫子弟,还有一名风度翩翩的潇洒男子,看到东皋君带着公良和米谷走来,一脸微笑。 东皋君看到那人,诧异道:“琅廷,什么时候回来的,不是听说你去了大夏吗?” 公良感觉这人有点面熟,好像在哪里见过,仔细想了下,才想起自己在珠崖郡的时候遇到过这人。承蒙不弃,还吃了他烤的黑松鸡,记得当时他是和一个叫真垣的人在一起。 琅廷听到东皋君的话,笑道:“去年就回来了,本想去妙道仙宗找你,只是有事耽搁了。我们上去吧!宫主还在大殿等着你们。” 东皋君就带着公良和米谷随他一起走了上去。 青阳学宫主事大殿离此不是很远,他们也没御空而行,就踏着台阶一步一步往上走。 公良一边走一边转头四处看,发现青阳学宫的气氛很好,有一股澹泊宁静的味道,边上景物或小桥流水,或茂林修竹,或松涛亭台,反正无一不雅,无一不显得飘逸出尘。 往上走了一会儿,他就听到米谷悄悄的耳边说道:“粑粑粑粑,那边有只好看的鸟鸟。” 公良顺着她说的方向望去,只见不远处的林中,一头五彩大公鸡站在一块平坦的青石上,上面还趴着一头毛绒绒的黑色大狗。 “司晨兄,今日不在山中修炼,怎的出来闲逛了?”黑色大狗出声问道。 “里面太闷,无聊至极,就出来走走,我打算过段日子出去一趟,你可愿往?”五彩大公鸡昂首挺胸的说。 “既然司晨兄有此兴趣,老熊自当相陪。” “那就好,我再找几人,也免得途中寂寞。”说完,五彩大公鸡跳下青石,往前走去。 东皋君见他盯着大公鸡和黑色大狗看,就说道:“青阳学宫传自古儒,有教化之德,所以山中兽禽多有灵性,开口说话只是小事,不用诧异。” “呃...” 公良想了想,确实是这样。 不过让他诧异的却不是那大公鸡和黑色大狗会说话,而是两个东西看起来知书达理、温文儒雅的样子,他才感觉奇怪。 怎么说呢? 这两个东西让人感觉好像是披着一张动物皮的才子般。 听到东皋君话回过头来看的琅廷好像感应到他心中的诧异,就解释道:“司晨和老熊乃是学宫长老所养的伴物,自幼随长老一起读书、修行,早已通灵,智力远非寻常兽禽类可比。有时门中子弟有不懂的地方,还会像它们请教,就算我,也曾向它们求教过。这两位活了许久,学识惊人,可不能等闲视之,学宫有些弟子都是以师礼待之。” 公良听得眉毛微挑,竟然以师礼对待一头大公鸡和黑色大狗,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傻了。 当然,这话他也只是敢在心里腹诽一下,要是说出来,指不定得让人揍一顿。 往前走去,不一会儿就到青阳学宫主事大殿。 大殿并不是一座独立建筑,而是一片宽广的宫殿群,里面有人进进出出,处理各类事物。 琅廷带着东皋君和公良、米谷走进中央大殿,一进去,就见一名儒雅老者笑盈盈的看了过来。 东皋君看到老者,连忙上前拜道:“东皋君见过宫主。”公良闻言,也赶紧跟着行了一礼。 “都起来吧!”商瞿伸手虚扶道。 东皋君和公良两人顺势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