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宋好官人在线阅读 - 第六百三十五章:这个媳妇娶得真贵!

第六百三十五章:这个媳妇娶得真贵!

    杭州的造船作坊,主要集中在钱塘县和余杭县之中。

    张正书和曾瑾菡一路游玩,来到钱塘县之内。钱塘县之中,江南水乡的意味更浓。商贾往来,酒楼茶肆都开在河岸边,十分有特色。一路往郊区走去,才发现除了房屋渐少之外,人流量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更多了。只要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这些往来的,都是一些行色匆匆的商贾,大多雇佣了民人推动着独轮车,上面载着不少货物。

    心下觉得奇怪的张正书问道:“他们是商贾?”

    “可不是?他们都是从别处到杭州贩卖货物的,经过市舶司之后,才准入杭州城。”曾瑾菡替为解释道。

    张正书知道,这“市舶司”等同后世的海关,都是缴税的机构。北宋也正是因为有市舶司的税入,才能堪堪维持摇摇欲坠的国库。神奇的是,虽然国库支出每年都在攀升,但由于市舶司每年的税入都在攀升,哪怕是经过了贪官污吏上下其手,也还能把国库维持在一个赤字不太明显,挪用一番皇帝内帑就能做平账的水平,也真的是神奇。

    “原来如此!”

    张正书点了点头,继续往前走,惊讶地发现了在钱塘江边的造船作坊,居然是连排过去的。看着那一道道滑道,张正书都怀疑这些造船作坊是不是用上了标准化的流水线生产方式。

    和余杭县不一样,钱塘县因为更靠近钱塘江出海口,所以造船大多是海船。而余杭县因为靠近京杭大运河南端,所以以造河船为主。

    钱塘县的船坞颇有特色,听着隐隐传来的号子声,张正书莫名其妙地想过去看看。

    站在高处一看,钱塘江岸边的船坞上,工匠们在打造着一条海船。这条海船还算不错,即便只有船底结构,也能看出这艘海船的船头很小,尖底呈v字形,破开海浪不在话下;从船底看,这海船扁宽,但船体高大,吃水深,这样的设计是比较科学的,即便是受到横向狂风袭击仍很稳定,不会轻易解体;同时,看着海船用料很足,结构坚固,船底就能看到有密封隔舱,安全性不用担忧。底板和舷侧板分别采用两重、三重大板结构,船体极为厚实。

    “郎君,那船好大啊!”

    曾瑾菡也感慨了一番,“比起我家的那几艘海船都要大!”

    张正书笑了笑,说道:“这是自然的,造船业是要在不断造船中进步的嘛。”这句话的潜意思就是,曾家虽然置办了海船,但那已经是十几二十年前的海船了,虽然保养得不错,但是技术什么的都跟不上趟了。就拿隔离仓来说,原先的海船就没有这个设计。还有“转轴”的桅杆,高效率的航帆……这些都是最新几年才开发出来的技术,虽然不算成熟,不过也将就能用了。再过得几年,这些技术成熟了,也就成常见技术了。

    其实,海船技术没啥秘密的。

    只要经验老到的造船工匠到内部看一看,就能琢磨出奥秘来。

    但是张正书设计的海船,关键是龙骨技术。宋朝虽然已经有了龙骨技术,但还处于用整木做龙骨的阶段,拼接龙骨技术还没出现。拼接龙骨技术的出现,让船只不再受木料大小影响,想造多大就多大,可谓是一个质的飞跃了。当然了,这个技术也没啥,只要宋朝木匠把榫卯结构往上面一套,就能实现了。

    中国人的聪明,张正书向来是不会怀疑的。

    而还没戳破这个技术窗纸,只是因为宋人还没有到材料匮乏的时候。等把巨木都用完的时候,宋人自然会往这个方向去发展了。只可惜在历史上,宋朝还没来得及发展到这一步,就被灭了国。本来明朝还有机会继承的,可惜自从禁海之后,闭关锁国了,别说造船技术会进步了,就连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技术都没保存下来!

    至于清朝,就更不用说了,生怕汉人起来造反的主,哪里还会主动去开发技术?

    于是,中国的风帆船舶技术就开始落后世界了。

    从领先到落后,不过是短短百余年的事。此后,就一蹶不振了。

    所以说,用进废退,这是很自然而然的事。

    “那郎君打算建造的海船,能给我爹爹用吗?”曾瑾菡笑眯眯地看着张正书,看得张正书一阵心虚。

    “自家人哪里能说两家话呢?有好东西,怎能不孝敬泰山……”

    张正书都要哭了,一艘海船,就算是只有两千料的海船,一艘也要数千贯钱才能置办得起。

    一支船队,少说也要有四五艘船,也就是说孝敬一下泰山,张正书就要起码花掉三万贯钱,起码相当于后世五六千万了,这媳妇娶得真贵!

    好在张正书不在意,反正“大桶张家”有钱,而且他就把银行开起来了,到时候就是钱生钱的生意,区区三万贯钱算得了什么?别的不说,单单是张正书想要盘下一个造船作坊,恐怕花费也不止三万贯了。

    “姝儿,你知道这些个造船作坊,有哪个愿意转让吗?”张正书有点眼睛迷离地看着这些造船作坊,一个个都是热火朝天的模样,即便是在初春乍暖还寒时候,也丝毫没有停工,只怕是没有任何一个作坊愿意出让的。

    “郎君,这事你该去找牙人啊?”

    曾瑾菡提醒道,张正书一拍脑袋,虽然他已经穿越了大半年了,可还是没有融入宋朝人的思维里面。在后世,看一家店铺是否转让,除了直接进店问之外,就是看店门处有没有贴红纸了。最方便的,还是上网去搜索。但是在宋朝,想要买卖、转让什么的,都要通过牙人。

    所谓牙人,其实就是宋朝中介。

    牙人历史相当久远,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于马匹等牲畜交易中,秦汉至隋唐前期虽并未发展壮大,但始终未曾消失,唐后期和宋朝牙人迅速崛起,成为引人注目的阶层,此后一直延续至明清,哪怕是到了后世,中介还是挺赚钱的,比如房屋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