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页
书迷正在阅读:不问归途、来日方长、夏日绿海(1v1 青梅竹马)、当沙雕审决定搞事、伪装下跪、AI但是情趣娃娃、礼乐崩坏(公路糙汉文 1v1)、在被無限恐怖入侵的柯學世界當愛豆是否搞錯了什麼?!、徒弟逐渐黑化中(女师男徒,1V1)、在枯枯戮山玩星露谷物语
阿德里安仍然穿着教士的黑色高领长袍,走在父亲乘坐的马车旁边,靠近行人一侧。 他被这座大都市的繁华和俗气迷住了,这是他在西班牙在修道院根本见不到的热闹,这是“人”的气息,是生活,是生命。 西班牙使节团的车队在香榭丽舍大街的中段停了下来。 阿德里安走到车队前面查看,是一辆带有波旁王室徽记的四驾马车,几名骑在高头大马上的侍卫围在马车旁边,其中一名英俊的侍卫打开马车车门,扶下一位穿着浅蓝色与粉红色双色长裙的年轻女孩。 女孩肌肤白皙,有一双极为美丽的大眼睛,她下了马车,对那位侍卫甜美的微笑。 接着,她转头看了看两边。 阿德里安忽然觉得一切都远离了他,只有这位美丽的少女。 她粉色的嘴唇,她的微笑,以及他砰砰的心跳。 作者有话要说 已知确定d是达达尼昂。 已知a是西班牙人,几年后就不再出现在日记里,可以确定是阿米莉亚的第一任丈夫,俩人有至少西班牙姐姐一个孩子; 可能是路易十三,但也可能是其他大贵族; 是阿米莉亚没法拒绝的人,可能是路易十三,也可能是加斯东; 可能是阿比盖尔的生父;b可能是罗莎琳娜的生父;a都有可能是克劳德的生父; 克劳德罗莎琳娜阿比盖尔可能是3个不同父亲,也可能是同一个父亲。 h是无关紧要的路人,没他什么事; 阿比盖尔是根据日记整理的时间轴,但很可能存在日记里没有提及的幽会,住在巴伯利翁庄园的时候,也不是说就不会在了,想要确定生父到底是谁,除了生母之外别人都无法确定。 这是一个信息不足的问题。 奥地利安娜不一定知道阿米莉亚的孩子都是谁的。 其实就是作者说了算。,, 第103章 少女对他笑了笑。 他顿时觉得心口开出了花, 是那种在阳光下盛放又芬芳的黄玫瑰。 他头晕目眩,天地无光。 等他回过神来, 少女已经走进店铺里。 阿德里安恍惚的去看那家店铺是一家香水店。 使节团的车队已经重新出发, 绕过王室徽记的马车。 有人在问这是王室哪一支的郡主, 国王没有姐妹,所以肯定不是主系的公主。 侍卫们警惕的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夫人不是波旁王室成员。法国人也会用“夫人”称呼未婚小姐, 因此使节团的人都认为她是英国公主亨利埃塔。 使节团的人都知道亨利埃塔今年14岁,年龄倒也对得上,密探也说小公主长得很美,国王的表妹当然有资格乘坐王室马车, 一切都能对得上。 阿德里安在店铺门口犹豫了几分钟,想着是不是可以进去再看看她, 但她的侍卫守在门外,还把香水店里的客人全都“请”了出来,他便知道自己即使搬出父亲的名字,也不一定能进去。 他忧愁的在心里叹了一口气, 想着她既然是英国公主, 那么很有可能会在卢浮宫里再见。 埃尔维拉侯爵的马车过来了,侯爵用手杖敲了敲车门, “阿德里安,上车。” 他晕晕乎乎的,忘记反对父亲,晕晕乎乎的上了马车。 阿比盖尔刚和克劳德罗莎琳娜尼古拉斯基约莱男爵夫妇一起去郊外看了地皮, 基约莱男爵在鲁昂乡下倒能算是个“老爷”,但在巴黎,他的言行举止就显得那么的畏畏缩缩,上不得台面。 基约莱男爵得知阿比盖尔要在郊外买地,便怂恿罗莎琳娜去跟妹妹说,要跟她一起去看地皮,声称夫人太年轻,不懂怎么看地皮好坏。罗莎琳娜勉为其难答应去跟妹妹说。 阿比盖尔倒是很爽快的同意男爵夫妇一同前往,但刚到地点没多久,她便跟男爵发了一通火,气呼呼的拂袖而去。 克劳德立即带了侍卫们送她回宫,半路在香榭丽舍大街停下,阿比盖尔说要去买香水。 她平时极少出宫,绝大部分生活必需品都是王宫后勤部门集体采购;有特殊要求则是商人接到王宫的要求,带着货物或样品送货上门。王室成员买东西的姿态特别好看,根本不问价,当然也不可能会被宰,商人能出售货物给王室,可是足矣大大吹嘘当成光荣事迹来说的,人们对“王室指定产品”趋之若鹜,也就是名人广告效应啦。 这个时代的香水没有什么前调中调后调的区分,合成香料尚未发明,配制香水所使用的香料都是天然香料,大量使用东方香料,以及花卉精油,薰衣草茉莉玫瑰迷迭香都是广受欢迎的香水基调。 阿比盖尔对香水的需求量很大,巴黎市区所有香水商都接到过王宫的要求,要他们开发更多香型的香水,普罗旺斯夫人偏好玫瑰和薰衣草,但也喜欢其他花卉香型,水果味的香型也可以,柑橘香味的最好,因为国王超级喜欢柑橘香味。 侍卫们将其他客人“请”了出去,香水店里现在只接待普罗旺斯夫人一位客人,她可以慢慢挑选而不用担心会被人围观。 她还真的是来认认真真选购香水的,一边和克劳德闲聊,兄妹俩没有提到基约莱男爵夫妇。 计划其实很简单,男爵本身就是一个庸俗又自大的混蛋,除了王太后陛下之外看不起任其他何女性,阿比盖尔甚至都不用委屈自己,只要男爵夫妇到了巴黎,她去跟路易撒个娇,说男爵夫妇看不起罗莎琳娜,对姐姐很不好,路易一定会让人立即把男爵夫妇扔进巴士底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