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穿成玉玺,和皇帝he了在线阅读 - 第53页

第53页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悠哉悠哉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8章 秋祭(一)

    邺城城外西北郊区三十里外有一座山, 并不十分高峻险要,却因为大周建国之初被选作祭天的地方所在而常年被重兵把守。

    一年之中也只有这一日允许邺城的普通百姓上山观礼。不仅可以看见盛大的祭祀活动,甚至有幸运的, 还能占了前位儿,有机会得见天子的容颜。所以在天还未亮,就早早的有百姓等在这里, 把守的士兵一声令下,允许进入的瞬间,众人便开始排着队一个一个的进入。

    而这个时候天色尚早, 浓稠的夜色, 半弦的月亮挂在如墨的夜空,只有零零点点星子点缀其上。百姓还继续等在山脚, 队伍绵延, 有人打着灯笼, 星星点点,倒更像是一条蜿蜒不绝的星河。

    有人拖家带口, 男人扶着双亲, 旁边的妻子抱着幼子。孩子不过六七岁,此时早就已经困的不成样子, 趴在女人的肩膀上, 流出来的口水洇湿了女子肩膀的衣料。

    他们一家昨天吃完晚饭就过来了, 还带了今早的干粮,就是为了能排到靠前的位置。可他们还是低估了邺城百姓的对于见帝王家的疯狂。

    他们来的时候队伍已经排出近半里远,他们今年怕又没有资格进去了, 毕竟邺城百姓如此之多, 祭坛地方有限, 让每一位百姓都进去是不可能的, 所以每次只有前一百名有资格能够进去。

    到他们这里前面肯定不止一百了,他们一家的后面也还有不少的人排队,大家都抱着一个侥幸想法,万一呢,前面有人突然拉肚子了,不想去了,这样不就轮得上他们了?再说,只要王上一声命令,将原本的一百人扩大到两百?哪怕这种可能性很小,可他们还是想等一等。

    有一大腹便便的商人自山下慢悠悠的上来,他来的时间巧,再过三刻钟,就可以入山了。他径直的往前走,走到队伍中间的时候,有人开始议论纷纷。走到最前面十几人的时候,有急性子的开始叫嚷,声音引来了把守的官兵,官兵手握三尺长刀,横眉冷对叫嚷的众人,铮的一声长刀出鞘。

    何人敢闹事喧哗!

    叫嚷的最厉害的都没了声音,民怕官,再厉害的大汉都要委顿下去。

    见恢复平静官兵转身要离开。

    大哥哥,他插队!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女孩子,她与父母昨天中午就开始在这里排队了,队伍比较靠前,渴了喝自带的水,饿了就吃干馍馍。女孩的母亲赶紧捂住她的嘴巴,连连弯腰道歉赔礼。

    官兵不管插队那个商人,反而呵斥他们,必定是与那商人有关系。

    这个喊声一起,众人都低着头,小心觑着商人和那官兵。官兵稍一犹豫,转过头看向那个商人,神色之间二人分明相识,是你要插队!

    官兵觉定在众目睽睽之下秉公执法。

    商人赔笑,伸手指向排在最前面的一个人,官爷,哪能啊,那是小的侄子,我让他替我排的队。

    说着招手让他过来,得了确认,商人才代替了他的侄子站在最前面的位置。

    这下所有人倒是没有话说了。

    两日前才允许百姓开始排队,这商人在守卫的官兵中认识人,这才得了准信,第一时间派人前来排队。

    时间一到,众人鱼贯而入,按照惯例,到一百人为止,果不其然,之前那携父母妻子的一家还是排在了一百后面。

    男人虽失望叹息,可一时也并不着急离开,翘首站在外面看着,以为能凭借良好的视线能看见些影子。

    男人的儿子被混乱的声音吵醒了,六岁的孩童有起床气想要哭闹,被父母制止,他哪懂得这么多,四周还有乌压压的好些人,他又累又饿,眼泪鼻涕抹的满脸都是,爹不是说王上不孝顺,让我不要学,为什么爹爹还要来呜呜

    稚子的声音最是清脆,且无畏,哪怕男童被他的母亲及时捂住了嘴巴,可那声音还是清楚的被在场的所有人听见。

    包括前来传话的赵大伴,赵公公。

    赵公公冷笑一声,那一家人转头也发现了他,哪怕他们不知道赵公公就是王上的贴身太监,可也不妨碍他们认出这是宫里的公公。

    是能和王上说的上话的!

    这倒霉的一家子,立即被眼前的场景吓得软了腿,没想到来蹭个祭祀的福气还能蹭出杀身之祸来。

    四周还没有离开的,此时见他们一家人跪了,也乌啦啦的跪倒一大片,口里嚷着饶命。

    赵公公将手里的拂尘甩到左边的胳膊上,看了看跪着的众人,心里约莫估计个大概,开口道:羽林军听令,传王上口令,把还在现场的所有人都给带到山上去。

    这下还没来得急走的所有人都可以进山里去观望秋祭了,可却没有人高兴的起来。

    所有人都哭丧着脸,有人小声哭出了声,还有人恶狠狠的瞪着那一家五口,像是要用眼神杀人,有人直接吓软了腿,被官兵扶着上山,王上说了,现场所有人。

    大家都知道此行怕是凶多吉少,王上这是要严惩他们。

    之前他们大多都是邺城的,见过那天乌云盖顶,天雷滚滚的场景。再听到这个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传言,不由得就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