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孝男他重生了[七零] 第236节
“明儿一早就过去,”杨继西把人送到大柳树那边,这才回家和孙桂芳他们把包裹拆了。 这一部分全是存货,和之前的东西都是一样的,杨继西他们把东西分好,选了点好吃的留在家里,给嫣嫣还有欢欢乐乐他们吃。 剩下的第二天全部背到铺子里去,天刚蒙蒙亮,几人就到铺子里了。 杨二爷爷今儿请人帮自己放牛,特意来帮着收拾。 杨继康和杨继西的背篓特别大,他们二人就背了三分之二的货,剩下的三分之一是孙桂芳和杨二爷爷背着的。 此时杨二爷爷把豆油灯挂在一旁,帮着把东西一一摆在货架上,这铺子门那摆着一张长条桌子,这是灶房摆着的也没用,杨继西索性把它收拾干净,然后拦了摆货的地方。 这样除了卖东西的人外,买东西的人就站在长桌外面,指着货架上的东西说要啥就成了,既能防止偷盗,也能防止场面过于混乱。 东西全部摆好,已经八点左右了。 杨继西爬上木梯,把李叔按照他写出来的字而刻出来的木牌挂在了门上方:杨记杂货铺。 王大爷背着手,正准备去对面吃点馒头稀饭啥的,不想一出门就瞧见这一幕。 他也有点墨水,一眼就看出木牌上写的啥,再往前一看,好家伙,四个大货架,全部放满了东西! “你们要开铺子啊?” “是啊王大爷,”孙桂芳笑着给他塞了几颗糖,绿色的外皮,瞧着个头也大,拿在手里都能闻见一股香甜味儿,“刚开张,给大爷您的孙子孙女甜甜嘴。” 另一旁柳老婆子越往这边看呢,孙桂芳也同样往她手里塞了几颗。 杨继西拿出一挂小火包,就挂竹子上,插在门前就给点了,噼里啪啦的声音很快吸引了镇上人的注意。 “各位乡亲父老,我们杨记杂货铺今儿开张,这种糖买一斤送半斤,开业前三天都是这样!有兴趣的可以过来瞧一瞧,咱们杂货铺啥都有,油盐米酱醋茶,糖啊枣啊鸡蛋啥的都有都有。” 杨继西大声道。 他手里那种糖,就是孙桂芳刚才塞给别人的那种糖,这糖叫青果糖,有几种口味的,也是杨文清之前寄回来给他们吃的糖。 因为想着开店优惠,杨继西就放在福窝里,空间里好几百斤呢,足够卖了。 “买一斤送半斤?真的假的?” “多少钱一斤啊?” 家里有孩子的问得格外大声。 “一毛钱一斤,”杨继西笑眯眯地抓出一大把放在长桌上让他们自己拿来尝尝,脸皮厚的拿两颗,脸皮薄的就拿了一颗。 尝过后果然不错,于是一大早就开了张。 杨继西称斤两,孙桂芳就在一旁收钱找钱,杨继康站在货架处,有人要是瞧上了啥,他就拿上前给人看看,每一个东西下面都标了价钱的,所以杨继康也不会弄错。 至于杨二爷爷,他正在灶房做早饭呢。 忙了一个多小时,几人在坐下吃起早饭,杨继康吃完就要回去了,杨继西直接装了五斤糖让他带回去给孩子们吃。 “这么多,牙都给吃坏咯。” 杨继康无奈道。 “大人也能吃嘛,泡水啥的都行,”杨继西笑道。 家里还放着小零食,嫣嫣会给欢欢他们分享的,所以杨继西便没拿别的东西。 “和我们客气啥,别客气,”杨二爷爷背上背篓,“走,咱们一道出去。” 今天是开业的第一天,杨继西和孙桂芳准备在铺子上住一晚上看看。 来杂货铺的人不少,都是冲着那个买一斤送半斤的活动来的,也有瞧着别的东西不错,价钱也不是很贵,而供销社那边没有,便也跟着买了。 买鸡蛋的人也不少。 陈翔和成才过来时,才发现开铺子的是他。 “杨哥开的啊!” 成才双眼亮晶晶的看着后面的货架,“这一看就不是县里弄回来的东西。” “进来坐,”杨继西招呼着他们进堂屋坐,孙桂芳还泡了茶。 “我们是想看看啥亏本生意,买一斤送半斤,哥,你这不亏本啊?” 成才听着都觉得心疼。 “先打出名声嘛,”杨继西拿了点青果糖给他们吃,“尝尝。” “味道不错,”陈翔的女儿今年两岁多了,正是喜欢这些的时候,“我来一斤。” 孙桂芳笑眯眯地给他们一人装了一斤,可当他们给钱时,二人却不要了。 “咱们什么关系,你们帮了我们不少忙,别这么客气,下次来再收。” 杨继西把钱退了回去。 二人也不是扭捏的,道谢后便高高兴兴地回家了,还跟家里亲戚宣传了一波杨记杂货铺。 比起他们这边的生意,供销社那边就差了一点。 这不,平日里仰着鼻孔总是对乡亲们有些不耐烦的谢姐,这会儿就正骂着呢,“买一斤送半斤,真想得出来,为了抢咱们的客人,亏本的生意都干!” 第一百三十五章 闻言, 正在整理东西的另一个人回道,“听着是有些吃亏,不过不说别人了,我都想要买呢。” 买一斤送半斤, 那不是掉下来的馅饼儿吗? 这搁在谁身上不动心的。 “那是你, ”谢姐翻了个白眼, 从兜里拿起一把瓜子一边磕着一边道, “我可不想要, 谁知道他们是在哪里拿的货,这政策才刚开始呢, 他们立马就开店了,要说这货是见得光的,我不信。” “也不能这么说, 这政策也不是才开始,去年年底人家沿海就开始个体经济的发展了, ”和她年纪差不多大的人姓李, 李姐的脾气好, 对待乡民的态度也不错,所以比较受来供销社买东西人的喜欢。 听谢姐怼自己, 李姐只是笑了笑解释了一番。 谢姐最不喜欢她这笑眯眯的样子,好像自己就是个坏人,啥好事儿都是她做的。 “反正我不信, 瞧着吧, 过几天肯定吃出事儿。” 谢姐踢了一下脚边的空箱子,“你不是爱捡这些破东西回去吗?这还有一个。” “好, ”李姐弯腰把空箱子拿走了, 见她去了仓库那边。 谢姐再次翻了个白眼, 嘴里骂道,“穷酸样。” 赵保国这会儿刚过来卸货,见李姐过来,便打了声招呼,要说二人还是亲戚关系呢,赵保国能进供销社干活儿,也有李姐的功劳。 “姐,这的箱子我都叠好了,你待会儿回去直接提着就走。” 赵保国指了指墙角处的那一叠纸箱子说。 “好,”李姐见他们把货都清算好一一整理到原处后,低声跟赵保国道,“面馆对面开了一家杂货铺,我听说那青果糖买一斤送半斤呢,你等下得空帮姐买两斤。” “我也正想去买呢,”赵保国想到自家孩子,“到时候我一起买了。” “成,”说完,李姐把两毛钱塞给他,赵保国不要就被她踢了一脚,“给我拿着,不骂你你还不行了。” 赵保国无奈一笑,等把手里的活儿全部做完后,这才和几个兄弟去杂货铺那边,结果到了那,发现排队的人还挺多。 “这人真多啊,”同行的一汉子惊讶道。 排在他们前面的一汉子闻言转头笑了一声,“买一斤送半斤,这一斤半的糖才一毛钱,谁都想买,我家五个孩子呢,每次去供销社都得买好几毛的钱,这下好了,我在这杂货铺买几毛钱的,可够他们吃好久了。” 身为供销社的人,听到这话多少有些不自在,但又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有些便宜。 “要十斤?那就是送五斤啊,同志我好心提醒你啊,这天气越来越热,糖放久了可是会化的,化了就得招蚂蚁,那是又浪费又脏,吃多少买多少比较好。” 杨继西麻利地给上一位客人称好青果糖递过去,就听下一个客人说要十斤,于是好心提醒。 那人也是好脾气,闻言解释了一番,“我家可吃不了这么多,这不是帮几家人带点回去吗?” “这样啊,来十斤一共送五斤,加起来是十五斤,同志你看看称对不对,”杨继西把称递过去给他看。 “对的对的,”那人仔细看了看后,连连点头。 “你这称得多,我送你几颗,路上甜甜嘴,”杨继西随手又抓了五六颗塞到那人的兜里,然后把那一大布袋青果糖递过去。 这布袋是客人自己给的,倒是不用他们再装袋子了。 “哎哟,谢谢谢谢,”那人笑眯眯地接过,又看了眼后面的货架,指着其中一个东西问道,“那是啥?” 孙桂芳笑着过去拿了过来给他到一旁看,这样下一个客人就能继续买糖,“这是雪花膏。” “我给我媳妇儿买过,可盒子不是这样子的。” 客人疑惑道。 “这是从南城进回来的货,虽然盒子不一样,可您看着,”孙桂芳把盒子翻过来,示意他看盒子下方的字,“是一个牌子的。” “原来是这样,”客人有些不好意思地挠头,“那给我拿两盒吧,我媳妇儿一盒,我娘一盒。” “会疼媳妇儿的家里的日子一定过得旺。” 杨继西抽空夸了一句,还没等客人客气客气,他就转头夸向了自己,“比如我。” “哎呀干你的活儿,”孙桂芳脸一红,轻轻打了一下他的手臂。 前排的客人们见此都是一笑,有人还起哄了几句,排在后面的赵保国总觉得前面说话人的声音有些耳熟,于是往旁边走了几步,往前一看,好家伙,这不是姑姑家的表弟和表弟妹吗?! 再看那牌子,杨记杂货铺,哎哟!还真是杨继西他们啊! 赵保国有些激动,想了想后,跟同行的人说自己有点事,得先走,并没有和他们一起排队。 他先回了趟家,本意是怕杨继西他们瞧见自己和朋友在一起,万一不收钱那就不好了,本来就是亏本生意,所以准备等人少一点的时候再去买。 结果刚到家,孩子就小跑过来,往他手里塞了几颗糖,他定眼一看,好家伙,这不就是杨继西他们卖的青果糖吗? “你们去继西他们家的杂货铺买的?” 他一把抱起娃,走进堂屋问家人。 周文心正和公婆在说过两天去吃喜酒的事儿呢,闻言笑着指了指桌上那一袋糖,“啥买啊,姑父今儿一早送了好几斤过来,说他们开了杂货铺,我这一直忙,还没来得及去看桂芳他们。” “是啊,”赵母笑道,“让人不好意思,拿了这么多糖,我想把上次你舅舅送的烟给他,他还不要,说和继西一样戒了,你瞧瞧人家,我还数落了你爸呢,这会儿我也说说你。” 赵母提起抽烟不好,让他们父子二人少抽,最好是能戒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