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无乡_分节阅读_28
书迷正在阅读:嫡女重生:皇叔,你宠死我算了、死对头他披着马甲[无限流]、我凭运气在修真界当咸鱼、走错房!五年后她带崽回来撩薄少、高冷人设今天又崩了[无限]、A变O怎么了 完结+番外、最佳妄想、朕每天都想退位[重生]、反派大师姐、我被骗婚了!!!
然而若是不带上她,恐怕她心中的怀疑是绝不可能消除的。许暮洲顿时语塞,也想不出什么拒绝的办法。他甚至想着要么就破罐子破摔,带上杜晴晴也比带上林向舒服一些。 然而还不等他开口,严岑便拦着他的肩膀往旁边带了带。 “不带。”严岑说。 他微微皱眉,眼神低头在林向红肿的脚背上一扫,随即收回目光,近乎厌恶地对林向说:“笨手笨脚,太碍事了。” 他言语的恶意太过明显,林向怔了怔,漂亮的眼睛顿时附上了一层水雾。 可惜她的惺惺作态丝毫不能软化严岑那颗心,他居高临下的斜睨着林向,轻蔑地冷笑一声:“给你一个忠告,新玩家,千万不要太依赖你那副皮囊,否则它迟早会成为你的裹尸布。” “希望下次汇合,你还活着。” 严岑撂下这句话,便揽着许暮洲的肩膀往另一头的黑暗中走去。不过只有短短几步的距离,他们背影的轮廓就彻底消失在了黑暗中。 或许是由于严岑第一个拿出了线索纸片,杜晴晴并未拦他。 这一个课间他们耽搁的太久了,几乎什么进展都没有,那催命般的上课铃就又响了起来。 几乎在高跟鞋响起的同时,杜晴晴就拽着林向的胳膊闪进了身边的教室里。 中年男人和穿着校服的男孩莫名被落成一组,那男孩似乎很不喜欢杜晴晴和林向,他露出一副嫌弃的表情,率先推开了旁边另一间教室的门。 高跟鞋的声音从头上逐渐远去,林向后背靠着门,仔细听着门外再没有什么说话呼吸的动静了,才谨慎地开口道:“你觉得他们可信吗?” 林向声音略低,她看着杜晴晴,满脸的戒备,哪有刚才要哭不哭的模样。 “不好说。”杜晴晴关了手电筒,摇了摇头:“我之前是觉得他有点可疑,但似乎又看不出来什么……” “那另一个男人呢?”林向又问:“你不是也见过吗。” 提起严岑,杜晴晴先下意识打了个冷战。无论她已经经历过多少次游戏,甚至有多么习惯死亡,她第一天堕入地狱的场景还是会时不时出现在她的梦魇中。 许暮洲不知道的是,在高铁上她曾冲严岑伸手求救过,当时严岑就端坐在D13的座位上,隔着两趟座椅冷漠地看着她。 他仿佛没有情感,哪怕看着她被骨刺剖开背脊,刺进心口,都依然是那副平静的表情,眸子里一丝波动都没有。只有骨刺偶尔折射的寒芒映在他眼中,像是闪过了一道光。 在那一刻,杜晴晴甚至觉得他比浑身散发着腥臭的怪物还要可怕。 “我给你一个忠告,你最好不要招惹他。”杜晴晴心有余悸:“他的心和眼睛都是冷的,一丁点对生命的敬畏之心都没有。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对许暮洲青眼相待,但你离他远一点总没有坏处。” 这个描述太过主观了,林向顺着她的话头想了想,试探地问:“老玩家?” “或许吧。”杜晴晴说:“如果是的话,那他恐怕不知道在这个游戏里呆了多久了。” 而此时,正被人划成高危人物的严岑,正在尽职尽责地给许暮洲当一个漂亮灯架。 那枚透明的小球所能散发出的光芒实在太过有限,离得稍远一些就看不清,许暮洲左找右找也没找到一个好地方随身携带,最后还是严岑看不过去,接过那枚小球开始给他移动照明。 严岑选的这间教室在另一边走廊的尽头,许暮洲顺着靠近门边的那排课桌随手翻了几本书,发现这是三年级的教室。 “这座学校的布局也太奇怪了,那头是一年级和四年级,这头是三年级?”许暮洲忍无可忍地吐槽道:“这是什么布局鬼才?” “1983年。”严岑提醒他:“那个时候甚至大多数小学都是烧煤的平房。” “对,1983年。”许暮洲骤然反应过来,他匆匆从怀里掏出那盘英语磁带,疑惑地看向严岑:“等会儿……那时候的小学,有英语课吗?” 在许暮洲的认知中,小学三年级就要开始上英语课,所以这盘磁带出现在小学讲桌下,他也觉得十分正常。但是直到严岑提起,他才突然想起1983年这码子事儿。 “大多没有。”严岑摇了摇头:“如果我没记错,英语课直到初中才有。” “那为什么这盘英文磁带会出现在四年级的教室里。”许暮洲说着自己停住,露出了怀疑的神色:“……等一下……不对,也不是四年级。” 许暮洲闭上眼,开始细致地回想刚才在另一间房间的记忆,他脑子里的画面从进门开始顺推,最后定格在了某一帧上。 “……二年级。”许暮洲忽然说:“那本是小学二年级的数学书,为什么扉页会写着四年二班。” 许暮洲忽然发现,这座学校的布局并没有错,他上一次躲藏的其实原本就是二年级的教室,是他先被扉页上的四年二班先入为主,才会觉得那间教室是四年级。 然而想明白这个,却使他的疑惑不减反增,他将手中的磁带拿到严岑举着的光晕之下,细致的查看了一下磁带的模样,才发现老式磁带里头的胶条已经碎成了好几节,哪怕找到另一台录音机,恐怕也已经不能放了。 这条线索看似到此为止,但许暮洲一边摩挲着上头的孙茜二字一边沉思了一会儿,还是将这盘磁带揣了起来。 “对了。”许暮洲说:“你刚才给杜晴晴的纸条,是从哪里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