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页
“等我回来吧……” “我帮忙收拾……” 两个人的话口撞在了一处。 盛琰因此侧目,瞥了洛闻一眼,在看见对方坚定的小眼神之后改口说:“都行,你们看着办。” 洛闻佯装淡定地点头,心里的小人却在欢呼“好耶”。 理由是终于觉得他能反过来为盛琰做点事儿了。虽然只是简单的搬搬东西。 洛闻送盛琰到了安检口,说过了“加油”之后可怜兮兮地转身,在想原来即使待在一个团里也会面临时不时的分隔两地。 许存看出来了洛闻的不舍,于是开口给他讲着那些所谓成年人的大道理。 例如:“没办法,这就是忽然爆火的代价。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个人综艺要上,不能总聚在一起。” 以及,“等到哪天你们真的成了内娱数一数二的真顶流之后,说不定公司就会安排你们单飞了,也说不定是你们反过来嫌公司能给你们东西的太少,各?成立工作室地走人了……” 他在喋喋不休地说了一堆残忍但是现实的话之后总结,“所以看开点儿,珍惜现在就行,以后说不定还不如现在呢。” 作者有话要说: 洛闻(被忽悠):好QAQ 盛琰(不理解):你连安慰小孩儿都不会吗……(开始示范x) 第52章 沈周 坐着飞机刚在B市落了地的盛琰不知道许存跟洛闻说了点什么, 只在跟洛闻等人报过平安、道过晚安之后就进入了梦乡。 理由是他明天还得早起去参加《最佳演员》第二轮正式节目排练。 这不,刚刚早上九点,《周而复始》A组的三位就已经在新搭好的表演场地聚齐, 抓紧了时间地进行他们上台前的正式彩排。 带妆造、现场打光和专属机位的那种。 被分派到他们小组的表演指导老师全程跟着, 一点一点地对着录下来的画面纠细节、提意见, 以及和几位主演沟通现场具体的布景、摆放着的道具和打光模式。 身为评委之一的阮亦涵中途来探了个班, 算是提前看看各组的进度。 她轻手轻脚地推开门, 无声地站在镜头后面看着《周而复始》A组认真彩排的样子和呈现出来的情况,第一反应是惊讶。 撇开她认为完全能用演技弥补外形、戏路等方面的不同的窦琴, 和她其实并没有抱太大希望, 觉得只要能中规中矩地接住窦琴的戏就不算太失败的柴思乐不提, 盛琰的表现真的很让她惊讶。 因为她对于盛琰的印象更多的还是在打歌舞台的Wanna-盛琰,是江桐那样意气风发的少年, 再不济也是傅瞻那样情场失意, 商场得意的成功商人。 总之不是现在这样。 盛琰坐在轮椅上, 背微微驼着,很明显能看到根根青筋的手握成拳头地放在盖了毯子的膝盖上。 他那在这短短十天里瘦了不少的身形则被罩在宽大的睡衣里, 显得有些单薄。 仿佛只要狂风一吹,他就会连人带轮椅地一起栽倒在湿漉的厨房或者是空旷的客厅, 还是那种没办法仅凭自己的力量挣扎着坐回到轮椅上的情况。 光与暗的模糊分界线落在他的脸上,和他那因为生气、难过亦或者是无法挽留周雯的不甘心而绷成了一条直线的嘴角一起, 把他径直笼罩进了无尽的黑暗当中。 阮亦涵看着, 倏地改变了自己原本认为盛琰或许无法诠释好“沈周”这个角色的想法。 她想,就像她上次见到盛琰时说的那番评价一样:盛琰大概真的就是那种生来就适合吃演员这碗饭的天赋型选手。 因为虽然盛琰不是正儿八经的科班出生, 但是却有着极强的共情能力和代入感,稍经指点,就能把某个角色表演成那个角色该成为的样子。 而这里说的“那个角色该成为的样子”, 倒不一定是盛琰能把某些角色演得多像原片儿里的那个,指的是盛琰总能通过他的表现来让人觉得某某角色也可以是他表现出来的这样的。 例如现在呈现在阮亦涵眼前的沈周。 在阮亦涵原有的认知里,或者说是在大部分只看过电影的网友心里,沈周都该是原片里那个十一二岁,近乎于可以用“骨瘦如柴”来形容的阴郁但可怜的小孩儿模样。 他们中的多数甚至觉得选用的演员的年纪可以更小点儿,或者该小孩儿表现出来的样子能更“正面”一点儿。 因为这样的话,反而能给予观众一种更强烈的“童言无忌”的谅解感,让观者觉得这个小孩儿的自私也只是源于他想要一个完整的家庭,想要一个妈妈而已。 总归能少一点腹诽,多一点同情。 大部分人心里的沈周,再不济也该是《周而复始》B组那个能够缩成小小的一团地演出十六七岁的小女孩儿的脆弱感的形象。 但是在盛琰和窦琴改编过后的这个版本里,他们近乎于颠覆了大多数观众的认知。 他们把那个已经完全不能用“不懂事”的理由来为之开解的“沈周”塑造得比电影里的那位更自私、也更阴郁了点儿。 尤其是盛琰饰演的“沈周”的年龄摆在那里的情况下。 毕竟哪怕他再怎么没见过外面的世界和阳光,不知道正常的家庭该是怎么样的的相处模式,也该知道他们家的这种情况是不健康的,甚至是病态的。 ——无论是对于常年被困在家庭里,受尽各种人的非议,一步步走向崩溃的周雯来说,还是早就没办法再好声好气地和周雯和沈周说话了的沈知书来说,这都是病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