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在劫难逃
书迷正在阅读:同桌请别碰我,谢谢、小少爷又甜又会玩、搬进凶宅后我爆红了[娱乐圈]、转会后我成了团宠[电竞]、总裁每天套路我做饭、情不自禁、[快穿]如何从病娇手中逃生、踢掉渣受,换个老婆、学霸看我的眼神越发慈爱、[快穿]美人十二卷
时光荏苒,日月更替。 转眼间,董倡寿带着董问天在白虫镇生活了十六年。 董问天由当初的小屁孩,成长为一个精通医术的英俊少年。 十六年了,在别人眼里,董问天除了跟随爷爷学习中医,练习功法,好像与常人并无二样,尤其在西学东进,西医引入到国内之后,中医式微,以往地位受到不小冲击 当时,对于那些飘过海流过洋,喝过西洋墨水的少数人,极力能事地贬低中医,大有要把传统中医消灭殆尽的气势。 然而,博大精深的中医,毕竟是先祖传承下来的国粹。 因此,大多数国人看病,选择的还是中医。 对于董倡寿来说,他一直觉得奇怪,孙子董问天身上隐藏的异能和神秘力量,再也没有表现过。 当然,那次去雏虫山采药经历,他的记忆已被已屏蔽,丝毫没有印象。 他只是想起了那个和尚的话,觉得可能还是天机未到。 在他的意识里,孙子如此与众不同,身上一定背负着逆转乾坤使命。 就整个中国来说,发生了天翻地覆变化。 华夏风雨飘摇,政权摇摆不定。 权力交替更换,就如同走马灯平常。 军阀割据,各占一方。 派系林立,各怀鬼胎。 这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换大王旗。 一时间,,大小军阀合纵连横,中华大地遍燃战火,四处血雨腥风,举国狼烟阵阵。 战火所燃之处,可怜的是普通老百姓。 白虫镇地属山西,是个千年古镇。 时任山西省长的阎山锡,独揽一方军政大权。 这阎山锡可说是兵强马壮,下辖十个军,四个保安纵队。 其中,第八军军长张会诏,下辖杜春沂、周原健、于镇河三个师,与张勋旧部形成对峙状态,战火一触即燃。 读者朋友可能有点懵了,这个作者搞什么名堂,难道写实了? 不是《灵虫记》吗,奇幻小说吗,换频道玩了? 不错,暂时换到民国年间,因为接下一段时间,我们的主人公都要生活在民国。 不仅如此,他的人生阅历和情感经历,也就都在在这一段时间内完成,这为以后,他体内的灵虫之力彻底觉醒,是不可缺少的过程。 实话告诉大家吧,我在写传统小说,杂志上发表作品者,常常会加上另类小说二字。 所以,我的作品,都希望跟别人作品不一样,我可以保证,这部《灵虫记》跟特么的所主网张小说都不一样,各位书虫大大看到后面就会彻底感觉到。 好吧,还是回到民国年间。 这天上午,第三师师长于镇河,命令部队全速前进。 他们计划二天后驻扎在白虫镇一带,抢占重要关口要道,准备与张勋所属旧部的三个旅开战。 就在于镇河的部队开往白虫镇之时,董倡寿正坐在致真堂里喝着早茶。 那茶是本地产的尖山毛尖,虽说这尖山毛尖不为外人所知,但在白虫镇周边可是名声斐然,因其对强身健体功效特别,长年喝之可以延年益寿,因此,这尖山毛尖在四乡八里被称为“天茶”。 董倡寿喝的“天茶”,还是一个中医同道,路过白虫镇时特意送给他的。 此刻,他坐在一把藤椅上,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好茶,真是好茶呀”。 董倡寿自言自语地赞叹道,这‘天茶’他还是第一次品尝。 他把杯子轻轻放下,杯里的茶水泛起丝丝波纹,波纹中升起一缕缕雾气,随着雾气上升,一股浓浓的茶香浸入心脾。 董倡寿将身子微微向后一仰,躺了下去。 原来,他坐着的那把藤椅是活动椅,可以前后摇晃。 董倡寿闭目养神,享受着“天茶”带来的宁静和安逸。 董倡寿慢慢回忆着,自己和孙儿在这个千年古镇上已生活了十多年。 这十多年里,孙子除了那次下河游泳遇险之外,其他还算平安。 在这小镇上,自己靠着中医馆,生活当然不有问题,因为自己医术的影响,方圆之镇,无论黎民百性,还是高官商贾, 都对他董倡寿十分敬重。 让他唯一想不明白的,就是儿子和儿媳。 为何至今没有任何音讯? 想到这些,董倡寿只觉心中一阵难受。 董倡寿自己给自己搭了脉,有些异常。 他缓缓地睁开眼睛,若有所思。 沉思片刻之后,董倡寿从椅子上坐直身子,嘴里嘟咙道:“不好,几路人马正冲着白虫镇方向而来,莫不是两支部队,要在这白虫镇上开打?。 话音刚落,他直感觉一阵胸闷心慌,脉搏也跳的奇怪。 董倡寿吃惊不小,这可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生理现象。 他凝神静气,伸出手指掐指一算。 董倡寿不算也就罢了,一算下来,瞬间脸色陡变。 “难道,我董倡寿------”。 他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地吐出来。 对于这个被镇上的百姓称为半仙的董倡寿来说,他突然不敢预测自己的未来,也不敢给自己下结论。 这些年,潜心研修中医的董倡寿,也喜欢研究易经八卦天文地理经济军事,他还深入研究过《金刚经》和《鲁班经》,尤其是《鲁班经》,他觉得里面隐藏着大智慧和深不可测的玄学。 董倡寿给自己算一挂之后,甚感不妙。 他考虑的倒不是自己的性命和归宿,而是孙子问题。 孙子还是个小小少年,还没成家立业,如果自己遭遇不测,你让他如何放心。 董倡寿想着,从椅子上站起来,他在致真堂里来回度着方步。 差不多考虑了半支洋烟功夫,他走到办公床椅前,轻轻地坐了下来。 董倡寿拿出笔和纸,思考了片刻,然后一气呵成,给皇甫真人写了封信。 他想,自己万一有个三长二短,孙子也有了托付和依靠,毕竟他和皇甫真人二家自小就定下了娃娃亲。 写好了信件,他从抽屉里拿出信封装了进去,夹在厚厚的《黄帝内经》典籍之中。 做好了这一切,他又回到那个前后晃动的藤椅上。 董倡寿喝了一口茶水,再一次躺下来。 他想让自己安静片刻,想想自己刚刚算的一挂究竟有多少可能。 不放心,董倡寿又给自己算了一挂。 可是,算来算去,自己又似乎难逃一劫。 让董倡寿弄不明白的是,虽然在命里有那么一劫,也感受到了自己被一个火球击中,而他的灵魂好像并未消散。 这是怎么回事? 自己,不久的将来,究竟是死了,还是还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