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快穿之炮灰女配逆袭记(上)在线阅读 - 第648页

第648页

    而且日本人占领了东北三省之后继续像周边扩张,很有可能会打到这个地方,而且这些难民的涌入会造成很大混乱。

    在这场民族大动乱中,每个人都身不由己,朝不保夕,宁舒真切感受到个人的渺小。

    镇上不少人都已经开始搬家了,一有人带头搬家,其他人就盲从,跟着搬家,生怕慢一步。

    第564章 童养媳7

    宁舒也开始着手搬家的事情,因为不久之后这里会涌入大量的难民,为了一口吃的什么事情都能做得出来。

    尤其是她这样的女人,很容易成为难民的目标。

    剧情里的祝素娘带着孩子去上海,怀着激动又惊恐的心情去找祝砚秋,到了歌舞升平纸醉金迷的大上海。

    到上海的祝素娘迷茫又格格不入,又发现祝砚秋还有一个喜欢的姑娘,更让祝素娘不安和恐惧。

    祝砚秋对祝素娘的到来并不高兴,心里甚至是嫌弃的,跟别人介绍祝素娘的时候,说祝素娘是他的姐姐。

    祝素娘本来就比祝砚秋大五岁左右,加上生活操劳,看着年纪比较大,比俊朗帅气浑身充满知识分子气息的祝砚秋要大一轮的感觉。

    祝素娘有些伤心,她本来是祝砚秋的媳妇,却说是姐姐,祝砚秋的理由是不想让同学知道他已经成家了,还是童养媳这么封建的方式,会被同学嗤笑的。

    祝素娘本就不是多么有主见的人,别人问起她就说自己的是祝砚秋的姐姐。

    后来,祝素娘实在过不惯上海的生活,看着穿着白衬衫,带着鸭舌帽的丈夫很陌生又很遥远,带着孩子回到了小镇,过着苦巴巴的生活。

    祝砚秋并没有挽留祝素娘。

    也许是祝砚秋的心中,祝素娘和祝思远是耻辱的存在,甚至后悔和祝素娘圆房了。

    宁舒还是打算去上海,躲过这股难民流,不过这次去就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哦呵呵!

    小镇上已经有不少的难民,有难民居然越过了围墙,跑到宁舒家里来打劫,先是跑到厨房抓起剩饭就是猛吃,然后威胁宁舒:“交出家里的粮食。”

    宁舒:→_→

    宁舒对着抢劫人一顿拳打猛踢,一脚踹出了院子,关上了门。

    宁舒买了去上海的船票,现在一张船票居然十块大洋,宁舒狠狠心买了,提着东西抱着祝思远踏上了轮船。

    轮船上很多人,很拥挤,宁舒抱着孩子坐在一个角落里,一眼扫过去,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不安和惊慌。

    国家动荡,百姓流离失所,这场战争可以说是史上最严重的外祸,旷日持久地破坏让脚下这片土地满目疮痍。

    祝思远有些怕,宁舒拍着他的后背安抚他。

    宁舒饿了就偷偷吃点窝窝头,给孩子嘴里塞了一颗辟谷丹。

    船舱里的味道很让人受不了,烟味臭味,各种味道混在一起,让人简直受不了。

    轮船这样走走停停,更多的人挤了上来,让轮船上的环境更加恶劣了,总算在一个星期之后到了黄埔码头。

    宁舒抱着孩子下了轮船,长长吐了一口气,可算是到了。

    站在码头上,宁舒感觉黄浦江面吹拂过来的风确实冰冷潮湿,真好,不知道祝砚秋有没有被冻死。

    宁舒并不打算去找祝砚秋,她可不想去给祝砚秋洗衣做饭,祝砚秋逢人还说这是我姐姐。

    姐姐你妹啊。

    宁舒找了一个小旅馆,简单收拾了一下,船舱里的环境太脏太恶劣了,祝思远一直都蔫哒哒的,宁舒一摸祝思远的头,有点发烧了。

    宁舒给孩子吃了任务前兑换的退烧药,祝思远吃过药之后就沉沉睡去了,身上发了汗。

    宁舒用水壶打了开水兑了冷水,忍着冷洗了个澡,然后又给孩子擦了身体的汗。

    现在宁舒想的就是安顿下来,打算租房子,然后要找个工作,祝思远已经到了该进学堂的年纪了。

    宁舒想要让祝思远接受良好的教育,更多是要培养祝思远的心志,祝砚秋这人有文化吧,但是干出来的事情猪狗不如,最后还功成名就了,多么让人不甘心啊!

    而且自己也要奋斗,为祝素娘开始一个新的生活,在这个乱世中活出自己的光彩来。

    宁舒抱着祝思远躺在床上睡得香,在轮船上基本没有怎么合眼,这会儿累得不行。

    第二天,宁舒将祝思远裹得严严实实的,出了旅馆开始找房子,给祝思远买了灌汤包吃,祝思远吃得很高兴,把包子往宁舒的嘴里塞,嘴里还奶声奶气地说道:“娘吃,娘也吃。”

    宁舒心里挺暖的,算起来这是她第二次当奶妈了,想到以后这孩子不学无术,宁舒摇了摇头,可不能走上那样的路。

    虽然是在气祝砚秋,但是那种行为何尝不是一种无能的表现,强大的人不会用这种方式报复别人。

    也就是祝思远是祝砚秋的儿子,祝思远才会用这种方式报复他,用亲情狠狠报复祝砚秋。

    说到底,还是祝素娘和祝思远太弱小了,祝思远的心中是有祝素娘这个娘的,所有祝素娘才想要带着孩子好好生活。

    大上海很繁华,商铺林立,橱窗陈列着美丽的洋装和宝石,迪斯厅招牌上闪烁着霓虹灯,街道上车水马龙,黄包车来来往往的,电缆车在街道上驶过,自行车响铃的声夹着卖报小童的叫喊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