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页
最后卓彻也反应过来了,合着他成了一个人战斗了! 他看向薛直,薛直望天,看向严岳,严岳看地。 这些个比他年轻,比他当尚书当得久的老狐狸,在坑骗的他以为这事儿会被群臣反对时,默默退出了。 看卓彻骑虎难下,沈罗珏大发善心,给了卓彻一个台阶,“卓尚书也是一心为国,只是这里是京城,我想没有一个造反的人,会想着在京城,在所有人的眼皮底下闹事。” 她不是为了卓彻,主要是为了卓露绛,卓露绛干的还可以,她不能让卓彻在高层官员中丢大脸。 万一卓家因此有了变故,她养的这颗韭菜就不鲜嫩了。 卓彻沉默行礼后退,回归群臣之中。 这事儿算是告一段落,在沈罗珏强势的态度下,以及朱瑶彧的站队中,此事告一段落。 不久,有关乐籍的公文就下发了,除了公文昭告天下外,新一期的《民报》也用大量的笔墨描述了这件事。 因为实验的新纸终于能用了,沈罗珏卖报的成本降低不少,她开启了大量印刷模式,提前吃到了半工业化的成果,带着墨香的《民报》在三月份的第一天,传遍大江南北。 坐上马车,踏上新修的水泥路的,还有前两期《民报》,沈罗珏相信,有这几份物美价廉的民报在,有关乐人的故事,会在每一个百姓心中种下种子。 只等待他日开花结果,让更多人明白,何为自尊,何为自由。 新一期的《民报》不仅详细介绍了朝廷近期的动作,还开放了投稿专栏,各个地区的驿站也都有了投稿信箱。 水泥路让交通更快更便捷,乐籍的流动让商人们看到了朝廷不一样的风口,加之之前修路商人捐钱免除后代不得为官的限制,百姓也更愿意做点儿小买卖,甚至从商籍了。 因为他们知道,当了商籍,并不会一直做一个无法光宗耀祖的人,只要他们赚的钱够多,每年积极捐款,修路修桥,他们都可以再从商籍变回民籍。 便捷的交通大大提高了商品的流通性,让大庄的市场焕发了新生,小山村的果子终于不必烂在山里,只要肯吃苦,挑几担入城,就能赚上一笔钱,或是攒起来盖房,或是用于日常花度,对贫困之地的人来说,都是一份希望。 而住在县城的人,也可以用低廉的价格吃到更多品种,品相更好的果子。 钱在市场中流动起来,第一季度各地商税报到沈罗珏手里时,朝野为之惊动。 因为这份商税,给国库带来的钱财,是以往的两倍之多! 这是前所未有之事,第一季度的商税竟然就超过了去年农税三分之一! 那岂不是说,各地只要靠商税过日子就行了,这还是在农民去年开始种红薯后的数据,商税还在涨,当然,今年有了高产水稻,农税也会涨。 因为看到了这个数据,不少还因为乐人的事耿耿于怀的官员,都不禁露出了笑容,走路都带风了。 虽然他们各有各的心思,但是他们都是大庄的子民,为大庄付出了大半人生的所有时光,大庄能变好,所有人都打心底里高兴。 只有沈罗珏,看着笑得嘴角咧到耳后的下属,露出了看一群没见过世面土包子的眼神。 这才哪儿到哪儿,能她的船从海上回来,还有更多钱呢! 没错,三月份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薛岑竹的船终于建造完了,并且第一批担负着寻找新作物与构建“海上丝绸之路”使命的使者,已经乘坐大船出发了。 运气好的话,明年他们应该就能回来了。 沈罗珏期待哪些人给她带回来无与伦比的惊喜。 让这群因为一点儿商税就乐得合不拢嘴的没出息的官员们看看,陆上和海上,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王! 三月份在各种好消息中度过,可是到了四月份,就出事了。 四月份,南方的雨季即将到来。 第140章 .防水和防火水火无情,人有情 去年四月初,京城来往许多其他国家的人,万国来朝的景象何等壮阔,许多国家来到大庄,得到了更多实惠,也有一些国家,将自己送上了死路。 去年是沈罗珏上任的第一年,沈罗珏本以为会有什么巨大灾难,毕竟大庄那么大,一头下雨一头必定是晴天。 谁曾想一年过去,除了几处少人居住的地方受了灾,大多数地方日子还不错,沈罗珏并没有跟老天爷在自然环境上较劲。 今年有了红薯和高产水稻的推广,按理说民间应该更不可能有大灾了。 可是才刚进四月,沈罗珏就收到了南方送来的汛期公文,说今年南方入四月来,阴雨断断续续,少见阳光,四月才刚到,不曾下大雨,但是看这天气,等到入六七月份后,很可能会出大问题。 大坝很可能会决堤。 彼时沈罗珏刚解决完乐籍的问题,还没来得及松口气呢,就得扒拉朝廷上的人,看看谁能去南方主持修建一些水利工程了。 正巧,薛岑竹主持修建的大船已经竣工,目前回了京城住着,算是休假中。 沈罗珏便将她叫入宫中,问她那边可有合适的人选。 薛岑竹确实是个全能型的科研人才,沈罗珏都不知道薛岑竹的脑子是怎么长得,一个古代人,接受新事物的速度比她还快,有时候沈罗珏都怀疑薛岑竹是不是她老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