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页
四皇子:“……” 果然是他亲娘,还是这么浅薄无知,一派私心。 也不想想,他要是私逃回京,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做出这等为人不齿的事情来,他以后还有什么脸面见人?更何况,这关乎着三万士兵和数万黎民百姓。 兄弟们勾心斗角是一回事,到了这等时候,岂能毫无担当? 四皇子长叹一声,将亲娘的信收起来,最后看了赵瑜的来信。 赵瑜的来信同样很厚实,整整八页纸。前四页倾诉离别相思之情,后四页慷慨激昂,让他好好领兵打仗。如果他死了,她就上吊陪他共赴黄泉,到地下继续做夫妻。 四皇子:“……” 果然是他相中的媳妇,虽然笨了些,一颗心里只有他。 四皇子心里热乎乎的,将赵瑜的信塞进怀中。倒头先睡一觉。这半个多月来,还是第一次睡得这般安稳。 …… 十日后,燕国边境。 大魏军营驻扎在山下,背靠山脉,易守难攻。且附近有河,方便取水。 在外行军打仗,没办法讲究吃穿住用。 便是军中主将,也住着军帐。最多是比普通的军帐大一些。一日三餐和将士同食,添一两个肉菜罢了。 太子李景住在荥阳军的军营里,三皇子李昊住在赵家军的军营里。 两军的军营相隔二十几里地,相互守望,快马疾驰,也就是半个时辰的事。这边烧火,那边都能看见。 李景这等清俊儒雅的人,进了军营后,也有了几分军中糙汉的模样。头发长了无暇修整,下巴上冒出了短短的胡茬,走路越来越快,说话声音越来越响,吃馒头要吃三个以上诸如此类。 如果陆明玉出现在这里,一定会惊讶自家夫婿变了个模样。 这几日暂时没打仗,郑重和陆非有了闲空,时常聚在李景身边。 对着连襟和舅兄,李景毫无太子架势,平易随和,言笑无忌。 “……离京城那么远,军情消息传递不便,一来一回就是一个月。”李景笑叹:“领兵打仗,靠的都是主将。怪不得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之说。” 太子军帐里,三人围着矮几坐着,桌子上放了几盘菜肴。 也没什么精美的好菜,军中伙头兵厨艺有限,特意开小灶炒出来的,也只普通寻常。除了四道素菜,还有一盘红烧肉和一大碗糖醋排骨,这就算是加餐了。 军中不能饮酒。李景便令人沏了一壶茶。 三人各自一杯清茶对饮,吃吃喝喝说说闲话,倒也自在。 第三百三十六章 家书(二) 郑重头发乱蓬蓬的,胡须也长了出来,身上飘着淡淡的异味。在军中洗澡不便,十天洗一回都算奢侈了。 这样的异味,人人都有,他都算是最干净的那一拨了。 听着李景的感慨,郑重笑着应道:“可不是么?士兵们都是提着脑袋在拼命。身为武将,要打胜仗,也得顾惜士兵的性命。这其中的种种难处,那些在京城里指手画脚的文官们哪里能懂。” 陆非深以为然:“说的正是。好在皇上亲自领兵打仗,清楚将士们的甘苦。义父曾和我说过,名将得遇明主,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武将们不怕打仗不怕流血,最怕在前冲锋时,身后捅来的软刀子。 李景笑着听陆非和郑重闲话。 前世他也在军中待了一段时间。不过,那个时候,他跟在永嘉帝身边。亲自领兵的次数少之又少,也没怎么和军中武将们亲近。 军务是他的短板。这一世,他格外留心军务。前一次随荥阳军做了督军去平乱,此次又和荥阳军同行,一点一滴地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默默融会贯通。 郑重的话题很快转到了大魏境内的民乱:“大魏建朝时日不长,闹些民乱是常有的事。孙将军倒是有些真本事,可惜命太短了。就这么旧伤发作死了。也不知接下来由谁做主将。” 军中传递消息回京不便,同样,京城里的动静要传到军中也耗时漫长。 也因此,众人只知道孙将军意外身亡,还不知是四皇子做了主将。 陆非看向李景,低声道:“朝中有乔阁老和六部尚书,应该稳得住。只不知后宫能不能安稳了。” 李景的语气却十分笃定:“有小玉在,后宫一定比朝堂更安稳。” 陆非:“……” 其实,陆非心里也是这么想的。不过,口中总得为自己的妹妹谦逊几句:“四妹也没那么厉害。就是身手好了一点,脾气坏了一点,性子霸道了一点。” 郑重默默看了舅兄一眼。 陆非眼也不眨地夸了下去:“寻常无事的时候没感觉。真到了有事的时候,有小玉在,就有了主心骨。” 这倒是。 郑重很自然地接了话茬:“别人慌的时候,四妹不慌。别人心乱了,四妹照样冷静。别人没主意了,四妹能迅速拿出主意来。到了关键时候,四妹一人顶十个。” 李景看了看舅兄,又看了看连襟:“你们都夸完了,让我说什么?” 三人一同笑了起来,各自举杯,轻轻一碰。 虽然是清茶,喝着也有有滋有味。 郑重夹起一块红烧肉,美滋滋地吃了起来。 陆非心里惦记着妻儿,忍不住叹了口气:“以前孤身一人,东奔西走随义父打仗,也没什么可牵挂的。现在一闲下来,就想媳妇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