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南楼月[重生]在线阅读 - 第336页

第336页

    赵荣帧不甘却又无可奈何地接受了这一点。

    他派人去请韩玮元,传话于他,若是此次能击退夏军,便允他就此留守在边关。

    这实在不是出自他所愿,而是再三斟酌后的决定,他想起前阵子韩府的事,眼里晦暗莫测。

    旨意很快传了下去,韩玮元接受了这一决定,虽负伤在身,却很快披甲佩剑,策马率领十五万大军前往平阳。

    将军府门前,嘉敏亲手为夫君扣上盔甲上的最后一颗搭扣,眉目凝重肃穆,她抬眸深深凝望韩玮元的脸庞。

    “将军战必胜,攻必取。”

    韩玮元回她一个微笑,伸手捉住她腕,温柔摩挲一番,“我会的。”

    他会无往不胜,所向披靡。

    而他们也会很快相聚。

    夫妇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韩素娥和韩沐言待父母说完了话,才一一走上前,向父亲道别。

    “父亲战必胜!”

    “父亲战必胜!”

    素娥想着前世的节点,这次夏人和辽人联合来犯,是前世也曾出现过的,当时父亲因为赈灾一事被贬,前去边陲的人仍然有他,但是主将却是父亲曾经手下的一名副将,那人虽算骁勇,但有些刚愎自用,轻敌易信,面对狡诈的夏人时不顾父亲意见,一意孤行追杀逃兵,结果落入夏辽圈套,中了埋伏,导致十万大军覆灭。

    平阳溃破后,它身后七座城池也逐一沦陷在夏辽铁骑之下,西北腹地尽失,百姓流离失所。

    不过这次,主将依然是父亲,而且在她的暗中提醒下,镇北王比前世要早早地带兵前去马平,牵制住了辽人。

    一切皆有所不同。

    韩玮元前去边陲,但将军府剩下三人还要留在京中。

    就在几日后,素娥又跟着母亲进宫探望姑姑,听说圣人近日吃斋念佛,为了前往前线的兄长祈福。

    进了仁明殿,果然便见韩琳晓手上拈着一串佛珠,唇边带笑,眸光温和。

    她看着气色反倒以往好多了,膝上趴着一只狸奴,雪白的皮毛像缎子一般,被人梳得光滑柔顺,有意思的是,这狸奴身上还穿了件短褂,像是特意为它缝制的。

    狸奴黄澄澄的猫眼让素娥想起了年年,会心一笑,她伸手摸了摸,“它还怕冷吗?怎么还穿了件褂子。”

    韩琳晓微微翘起唇角,耐心地解释起来,“它上次贪玩,和别的狸奴打架时不慎伤到了腹部,宫人给它上了伤药,哪晓得这畜生傻愣愣地不懂,一直舔舐,没得法子,便让人缝了这么个褂子,穿在它身上,算是让它不能再舔了。”

    素娥手指轻轻抚过那看着有些滑稽的短褂,眸里闪过若有所思,她看了眼姑姑,和对方含笑的眼神对上。

    嘉敏同韩琳晓提起韩玮元前往边关一事,语气中满是担忧,韩琳晓温声劝解,“阿兄心里有数,况且有佛祖护佑,有万民祈福,不会有事。”

    “但愿如此,”嘉敏也祈祷,“只不过,还有一事,想必你也听说了……”话到了嘴边,突然又有些难以启齿。

    嘉敏满是歉意,不敢去看卿云那永远都那么善解人意的眸,身为公主的她向来说一不二,没有什么可以动摇她,难得在这次有了一丝歉疚和犹豫。

    “若此战胜利,我……我们会……”

    韩琳晓转动佛珠的手顿了顿,苍白的指尖滑过一颗冰凉佛珠,面上仍然是平静淡笑着的。

    她缓缓扭头,透过漏窗看向院中的一株枇杷树,今春的一场新雨浇灌下,去年枯败的枝条不知何时抽出新芽,只冒了个尖头,那嫩芽了无声息地汲取了水分,正暗自蓄力,等待着蓬勃迸发的那一日。

    “我早就知道,嫂嫂不必多虑,更不用担心我,”她唇边噙笑,那笑意随着话语愈深,“我会照顾自己,只是辛苦了嫂嫂和阿兄,将军府的将来全靠你们。”

    她当然知道,那些翻涌在京城的诡谲与算计,无时无刻不在逼近将军府,只有收敛光芒,韬光晦迹,才能重获生机。

    “前路莫测,崎岖难行,惟愿安好。”

    将军府在,她便在,这个道理她自然明白。

    嘉敏想了一肚子的话,被韩琳晓三言两语化解,她满腔愧疚与不安,被韩琳晓包容和理解。

    圣人缓缓眨了眨眼睫,凝神看向侄女。

    “素娥,”她隐约听嘉敏提起过关于她的事,“上次你及笄,我没能亲自出宫为你贺生辰。”

    圣人爱怜地看着这个侄女,多么美丽的面庞,富有生机与朝气,她的眼里流淌着光芒,充满着勇敢和坚定,像一株迎着晨曦与朝露的兰,一切都那么美好。

    韩琳晓抬手替她正了正发髻上的簪子,“真好啊,皎皎,已经长得这么大了…… ”

    而她却已经老去。

    素娥握住姑姑的手,“姑姑一点也不老,还是皎皎从小喜欢的姑姑。”

    听了她的话,圣人温柔笑了笑,没有反驳,而是看着她,认真地,“素娥,人总会变的,但我希望你,永远都快乐无忧,平安顺遂。”

    “无论你在哪里,将要走向哪里,姑姑都祝你,来路无悔,前程似锦。”

    漫长的两个月一天天地过去了,本该充满希望与振奋的春季,却因为这场战争,让整个汴京气氛低迷,笼罩在一片愁云之下。

    人人翘首以盼的捷报不曾传来,士兵伤亡、军械损耗、粮草不足等前线告急的消息却如雪花般纷至沓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