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几多人风寒
沐红玉惊恐地缩在墙角,柔弱又无辜,她身边一览无余,什么东西都没有。追过来的人只留了个小年轻询问了她几句,没问题便放了她自由,其余人陆陆续续从前面回来,垂头丧气的样子完全没收获。 “真是奇了怪了!”红袖招们在原地转了几圈,明明之前都还看那些人大包小包,怎么追着追着手里都没东西了,路上也没看到谁扔了东西啊! “你真没看见什么?”带头的那个犹自不服气,又找上沐红玉问了句。 沐红玉双手一摊:“我就看见一群人呼啦啦跑过去,然后你们也呼啦啦跑过来,有什么问题吗?” “没什么。”带头的看沐红玉身上穿着和出现在黑市那些遮遮掩掩的人的确不一样,只是有些怀疑沐红玉一个人怎么到舍利塔后面来,但也没打算多管闲事。 天气实在太冷,红袖招们也不想在河边干冷着,商量后三三两两也暂时散去了。沐红玉不紧不慢跟在他们后头往车站方向走去,途中“看”了下收在玉石空间里那一堆乱七八糟东西。 首先是林家父子俩的,一袋子全是腊肉、腊鸡,另一袋都是山货,蘑菇、干笋、雪芽菜、蕨菜什么的紧紧实实压了一口袋。如果不是被人追的话,这两袋东西绝对会是黑市上最受欢迎的东西。 除了爷俩这些,另外的东西种类就有点杂了。有自家做的点心糖果、布料和手工布鞋,还有加起来起码有三百斤的大米和一袋大约百十公斤富强粉,三四十斤玉米和干红薯条,一包蜡烛,四包烟和一盒打火石、三个打火机。这些都是在供销社需要票证或是买不到的东西,可锄头和镰刀是什么鬼,为什么也有两套! 除了林家父子两个,别人的沐红玉都没打算再还。这些人明知道被后头的人追到会是什么后果,竟然还把东西往她一个弱女子手里塞,摆明了是要害人,既然这样那她肯定就当做是赔偿坦然收下了。 至于林家父子的那些东西,沐红玉也没打算原样还回去。山上只能种玉米和薯类,按照往常林家人换东西的习惯,估计是想要换细粮和日用品。 玉石空间和沐红玉的思维紧紧相连,不需要人进去,思绪一动就能自动整理,简直就是整理神器。上辈子她都是将东西乱七八糟扔进去,整理好拿出来,这辈子身边一直都有人,日子也过得充实忙碌,倒是忽略了这功能。 沐红玉搬了大概一百斤大米和二十斤面粉,装了一包蜡烛和香烟、打火机放一块,准备等林家父子找到她之后就找机会拿给他们。可等她都上了回帆江厂的班车,也没见着父子俩出现。 沐红玉在帆江厂门口下车的时候还是背了个大包袱,里面装了些省城买的糖果和衣裳鞋子。刚下车,就忍不住打了个大大的喷嚏,脚踩在地上咯吱咯吱响,远处除了高烟囱周围看不到雪花外都白茫茫一层,呼吸之前全是气雾。 门口保安室两个值班的同志也不住地搓手哆嗦,沐红玉目前还没混眼熟,只能靠证件进门。见到工作单位写“医院”俩字,那位同志格外热情:“沐同志,我下班了就去一趟医院。这倒春寒说来就来,我家里那口子都冻病了,让我给她买点药回去。待会儿你能不能帮我插个队?” 旁边另一位同志也吸溜着鼻涕凑上来:“就是,从昨儿开始,医院里就挤满了人,听说连药都卖没了。” 要放在沐红玉那医学高速发达的前世,医院里的药怎么都不可能卖没的。可现在这年代,不但医学条件不怎么发达,交通运输方面更是接不上趟。帆江厂目前只有两个医院配置了药物,而两个厂区员工加上家属足足五千人往上,附近两个镇还有不少村民喜欢到厂区医院看病,这么一来,倒春寒的第二天医院里的常备感冒药就消耗得差不多了。 两边医院碰头一商量,这么下去不行,得分轻重缓急。但生病的老人孩子谁不着急啊,青壮年要上班,谁都不愿意流着大鼻涕咳嗽着待车间。而且这两天开始出现车间内传染的迹象,好几个车间都暂时停了下来。 “这么严重?”沐红玉顺手就给那鼻头通红的同志把了个脉,就是典型的风寒入体。问了症状还算轻微,沐红玉便只给他说了红糖姜茶饮,对于他们站在门口岗亭的人来说常备着也能起到预防的作用。 按理说这么简单的预防治疗法子大多数人都应该知道,可这不是红糖也限量,姜片也不好找,很多人家下意识也就忽略了这个常识。 但沐红玉说的这个也只适合轻症患者,具体的还是要根据患者的真实情况再来决定用药的。想了想,沐红玉并没有用银针让人快速恢复,教给了两人一套揉按风池穴的搓擦手法,能够起到很好的缓解感冒症状作用。 等两人都有些学会后,沐红玉脚步不停地往家里赶去。家里三个孩子还有个身娇体弱的段崇文,也不知道在这场倒春寒中有没有什么问题。 沐红玉在省医院拿了好几个口罩,又把买来的围巾围在头上,一路上闷头直走,越走心越沉,这一路上不知道遇到了多少个喷嚏咳嗽的人。 终于到了研究所门前,被人拦着后连忙放下了围巾和口罩。守门的正好是她离开时那两位,见是她之后满脸关心:“沐医生你回来了,叶老身体怎样了?” “叶老身体还好,过几天就能回来了。”沐红玉比划了下,“你们呢,感觉怎样?” 守卫研究所的都是退伍军人,身体素质杠杠的,可其中一个还是揉了揉鼻头:“这两天太冷,感觉有点鼻塞。” “回去熬点葱姜水趁热喝,应该没问题。”沐红玉建议。 “宿舍里不好弄,待会儿我去食堂问问我姑能不能熬点。” 好吧,沐红玉终于后知后觉想起来,这年代还是集体经济吃食堂为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