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行医在唐朝在线阅读 - 第17节

第17节

    徐子文有心和他交好,一时也不得发作,仍旧温言好语地和他捋清其中关节。

    “按户部的规矩,旧年的文牒都是开春了再发下去,若不是袁州城那位替他挪动关系,他怎么可能这么快就摆脱了吴家?一个鄱阳郡王,一个东宫太医,你说,这小子背后站的到底是什么人?”

    严铭这才回过味来:“徐兄的意思是……可他不过区区一个地方上的生徒,怎么可能惊动东宫?”

    “这才是人家的本事呢。”徐子文凉飕飕地瞥他一眼,“你还记得吗,吴栩说过,他用砒霜医好了自己的血症。放眼望去,当今医林,有几人能有这个手笔?……按往年的规矩,今秋过后咱们这批生徒就要分到各位博士名下,若能和他一齐在张起仁门下做师兄弟,还愁将来没有前途吗?”

    话说到这个份上,就是榆木脑袋也开窍了。

    医科到底也属于科举的一部分,其间派系诸多、关系错杂,师从何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立场和站队。同在一个屋檐下读书的生徒之间已经隐有势力盘根、枝节交错,而这时候选择和谁交好,就是看人的眼光了。

    当下太医署中最炽手可热的,除了随行洛阳侍奉帝后的太医丞郑筠博士,就是服侍东宫的张起仁一派。其余跟着诸皇子公主的诸位太医,如沛王李贤身边的陈继文、周王李显身边的刘盈和看顾太平公主的博士沈寒山等,也算是次一等的红人。

    只要能攀上这几位鼎鼎大名的太医博士,以后前途自然与众不同,同样是官学里厮混七八年,谁愿意放着高枝不去捡?

    “学医之人最惜命,我本来盘算着送点补药本不会出错,谁想到那小子滑头得很,根本不给我这个面子。”徐子文望着老神在在的严铭,不禁叹了口气,“左不过我出身门第都还及不上吴栩,他看不上眼罢了——要是有严弟这样的出身,也不至于遭人嫌弃了,唉。”

    “这种见人下菜的小人,咱们不理会也罢!”严铭全没琢磨透徐子文的言下之意,还替他打抱不平,脸上颇为不齿,“大道朝天,各走两边,要和这种人做同门师兄弟,我也是不屑的。”

    ……

    徐子文忍不住嘴角一抽,本想着严铭好歹是官宦子弟名门之后,多少该学会点看人高低的眼力价,现在看来,这蠢材真是白瞎了一双滚圆透亮的大眼珠子,简直中看不中用!

    他强摁住额顶突突跳动的血管,挤出一个苍白的笑容:“严弟说的……倒也是,小不忍则乱大谋,你放心,为兄断不会为了一时的冲动误了你的大好前程的。”

    见他脸上血色顿失,言语中大有隐忍委屈的意思,严铭骨子里淌着的那股北方汉子的豪迈仗义的血气登时被激得沸腾起来,一股子全涌向脑门。

    他忿忿一拍桌子:“话虽如此,他都欺负到你头上了,也不能纵容他猖狂下去。”

    徐子文一口气还没叹完,给他惊得噎回喉咙中,半响,才缓过神来:“……贤弟又有何高见?”

    严铭起身离开座位,悄悄附上徐子文的耳朵。

    “过十天就要旬试,我已经打探清楚了,这一回要考的是《黄帝内经》的《六节藏象论》《五脏生成》和《五脏别论》这三篇。”严铭低声道,“明天我就去偷偷撕了他书上这几篇,看他还怎么温书复习。”

    徐子文倒没想到这小子正事不济,坏水还不少。

    严铭自觉这个主意可够“恶毒”了:“这叫小惩大诫,让他知道知道做人的本分!”

    “不忙,他要是告到博士那里,倒霉的还是咱们,岂不白白便宜了他?”徐子文毕竟比他老道多了,眼珠左右一拨,马上计上心来。

    “你听我说……”

    两个少年耳朵凑到一块,如此这般细说一番,已经定好了整治吴议的办法。

    ——

    这日一大早,天色才擦破一小块亮光,生徒们便已经纷纷起床,借着熹微晨光,偷来几刻学习的时光。

    能被选拔到此的,就算不是天资过人的能人,也绝不是满腹草莽的蠢材,就连严铭一类胸无城府的耿直少年,多少也有些才学在身。

    在这里,吴议才真正理解到什么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要比别人懒怠一刻,别人便趁势超过你三分,要是松懈了一天,就已经大不如人了。

    别说是博士夫子要十日一试,生徒们之间的比试几乎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还没到上学的时辰,大家便已经齐聚一堂,摇头晃脑地背诵起医科典籍。时而有人往门口瞟过一眼,瞧瞧大家来的先后顺序,心里默默有个分寸,便接着埋头苦读。

    吴议当了几十年的医学僧,在学习这件事情上也算是略有心得,比起这些尚且心浮气躁、力争长短的少年人,他更重视对知识稳扎稳打的掌握,不急于把医经翻来覆去背得一字不差,先顺着名目不慌不忙地列好了大纲、概要,再摘出重点,分册分书地整理清楚。

    从头到尾梳理一番,心里已经有了个大体的框架,也就不像别的生徒那样无头苍蝇似的,看到哪里背哪里,只会死记硬背,不懂融会贯通。

    几日下来,虽然看上去比别的生徒落下了一大截,但他心中有数,倒也不急不躁,甚至别的生徒还在挑灯夜战的时候,他就已经盖好了铺盖蒙头大睡——与其跟瞌睡虫争时间,还不如养好了精神留给第二天。

    严铭拿本崭新的医经遮在眼前,悄悄观察着这位“心狠手辣”的同学,一旬的日子都快到头了,才见他慢悠悠打开那本一字都没背过的《伤寒杂病论》,照着一章单子开始默诵起来。

    他趁着吴议出门如厕的缝隙,暗暗偷窥过他列下的纲要,上头的字横平竖直的几笔几划,根本看不出来写的是个什么字。

    现代的简体本来就和古代的繁体差之甚远,更何况是医生那套自成一家的鬼画符字体,别说严铭这个土生土长的唐朝人,就是一般的现代群众,估计也看不懂吴议这手虚无缥缈的大字。

    严铭正对着吴议的纲要单子发愣,眼前突然投下一道淡淡的影子。

    “师兄,你有什么事情吗?”

    不管在哪个朝代,学医的同门们大都互称一句师兄师弟,甭管亲远关系,大家都是一样苦逼的人呐。

    严铭手头一抖,强自镇定地望着吴议:“我有一言不解,想要请教师弟。”

    “师兄太客气了,议资质浅薄,还担不起一句请教。”

    两个人彼此客套一番,严铭才端出正文:“《五脏生成》里头有段讲五脏之色味的,不知是个什么意思。”

    “……师兄。”吴议指了指他手里的书,“你这一本,好像是扁鹊先生所著的《难经》。”

    严铭垂首一看,心中喊一句坏了,他就随手拣了本书打掩护,哪里料到吴议半路折回来,刚好撞上他偷看自己的东西。

    “《难经》……不就是《黄帝八十一难经》吗?”他嘴角抽动,强行扯出个笑容,“我看《难经》思及《黄帝内经》,不可以吗?”

    吴议倒给他逗笑了,他早就认出这是那天和吴栩、徐子文同行的那位少年,本来只觉得他是来偷学盗艺的,没想到还挺能装。

    比起怨气冲天的吴栩、不怀好意的徐子文,这哥们倒真是傻得可爱。

    “可以可以,师兄融会贯通,博览古今,是议浅薄了。”

    “那是。”严铭被夸得有些飘飘然,没成想这小子倒还挺有眼光的,能一眼就瞧出自己的水准。

    他笑了半响,才想起自己是来“不耻下问”的,万万不能暴露真才实学,忙抚平了笑痕,轻咳两声。

    “你别管这么多,先给师兄讲讲这一段。”

    第22章 捉虫

    严铭问的,大多都是《五脏生成》里开宗明义的几句话,白纸黑字的答案摆在纸上,吴议不过给他略作翻译,严铭便俨然一副大彻大悟的样子,抓头挠腮地感谢不已。

    饶是这样,他还时死缠烂打央着吴议给他讲了好几遍,直到他自己也问得舌根酸痛,才勉强作罢。

    “师弟你真是学贯古今,师兄实在望尘莫及。”问完问题,照例还是要恭维几句,“我看,太医署里第三个上等生徒,就非你莫属了!”

    旬试的成绩会分为上中下及不及格四个等次,答对一半的问题就能合格,可要拿到上等的成绩,就必须得十条全通,一字不错。

    在这样上紧下宽的考核模式下,想要过关,只要不太捡懒就行,而想要做到高人一等,就得背到滴水不漏的程度。

    因此,自开朝设立官学以来,在诸多考试中得到上等也只有当今的太医丞郑筠,和副太医丞孙启立二人。

    吴议自知和这两位行走的活医经没有可比之处,也不把严铭的客套话放在心上。

    “师兄过誉了。”他从严铭手里抽回自己的书,隔在二人之间,“如果师兄没有别的问题了,那我就先去温书去了。”

    “没有了没有了。”严铭笑容浮上脸颊,隔在书外的眼睛闪过一丝精光,“师弟,你可要好好复习啊!”

    ——

    次日便是旬试。

    为彰显郑重,第一回 正式的旬试破例在太常寺内举行。

    太常寺主司祭祀,供奉李唐英灵,寺内建筑一派古朴温雅,松青柏绿,清风掠过檐角挂着的数枚铜铃,悠悠漾起人们深埋心底的思念。

    生徒们按此列恭立在太医署院中,孙启立手执名册,旁侧立着一枚书童,捧着笔墨,替他挥笔记下庭中之人的优劣等次。

    剩余一班太医博士依次排开,站在其中的都是杏坛里大名鼎鼎的名流圣手,或短小精悍,或高挑挺拔,老太医们多精神矍铄,稍年轻的也沉静不浮,袖手一挥,各有各的风骨气度。

    “张博士果真神采过人,我可算见识了。”

    “陈博士才是温文尔雅,君子气度!”

    各大博士在生徒中都有不少的拥趸者,明里暗里悄悄较着劲,恨不得写上千字小作文吹爆自己崇拜的太医博士,同时也不免在心中暗暗忐忑,不知秋后会被分拨到哪位老师门下。

    孙启立领衔诸太医博士,一身挺立的病骨自有一派龙马精神,他瘦削的额角一抬,目光从下面一行晚辈上滑过。

    “沈寒山是又缺席了?”

    回他的是陈继文:“倒没听说不来,只是他这人从来不守规矩,我看倒不必等他。”

    他话音还没落下,门口先慌慌张张走进个头发半白的中年人,一身的酒气裹挟着门外的寒气,一股风似的刮向面面相觑的老太医们。

    张起仁略一笑:“沈博士,又来迟了。”

    “嗝……酒乡缠人呐!”沈寒山和孙启立照面走过,脑袋一歪,算点头行礼了。

    接着便一头窜进太医堆中:“陈老,让我一步。”

    陈继文被他推攘开半尺来开,也懒得和酒疯子计较多少,掸了掸沾上酒气的衣袖,往后头退了几寸。

    “不伦不类,成什么体统!”刘盈眼里就揉不下这沙子。

    沈寒山眉角一垂,直接无视他的话,半倾半倒的,眯缝着眼睛小憩去了。

    等一班博士到齐,考试才算正式开始,主考官是孙启立,而场中博士皆可临场提问。

    考生按照年龄大小依次应试,孙启立不亏有“活医经”的绰号,考题信手拈来,每一道都不重复,而几大本厚重的医经砌在案上,反倒成了摆设。

    场下生徒虽然战战兢兢,却也不再有怨言,孙老业已七十高龄,还能一字不差地背出几十万文,实在令人心悦诚服。

    考试还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但很快,吴议就发现了其中的关窍。

    孙启立提问虽然跨遍四经,但几乎每个人都被问到《五脏生成》及其前后章节的内容,有的考生在别的问题上卡壳似的吞吞吐吐,在这个问题上却倒豆子一般一气呵来。而也有考生全茫然无措,任凭陈继文等人在旁做口形给提醒,都答不出一个字。

    四经跨度数十万言,孙启立并没有特别划定题目的范围,与其说是考验这十日的学习,倒不如说是试出生徒们的基础。可照这个情况看来,《五脏生成》却像是必考题了。

    这一章节既不是总要,也非结语,孙启立偏重这一章,很可能是因为个人的喜好,或者是太医博士们事先商定好的。

    如果能提前掌握到这一场的重点篇章,那考试自然就简单了许多。

    五脏生成……吴议胸中隐有不安,如一片漂在心头的浮冰,如何也按不下去。

    严铭偏偏在考前问遍了这几章节的问题,就算是个傻子,被他这么翻来覆去地盘问,也该倒背如流了。

    天上掉馅饼可不一定是好事,指不定就有人就想用这个馅饼砸歪他的脑袋呢。

    正百思不得其解,孙启立身侧的小童已经念到他的名字:“吴议!”

    他忙脱列而出。

    孙启立并无二样地打量他一眼,声沉如钟:“第一条,《黄帝内经》里对五脏生成是如何讲的?”

    这个问题有些笼统,吴议略一思忖,照章回答:“心之和、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

    “五味合五脏,何当讲?”

    “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

    孙启立略一点头:“此条通。”

    如此一口气也不带喘地考了十条,小童提笔记下:“生徒吴议通九条,为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