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的无情管理
书迷正在阅读:马云内部演讲(最新版)、勾到魔尊后、你是我温暖的依靠、假千金快穿回来后C位出道了![穿书]、栀子花精嫁给了通天教主、替身不替心(1V1 H)、一炮成瘾(高H)、深渊(1v1 H)、渡劫老祖星际升级日常、反派大佬都是我徒弟[穿书]
恒大的“无情管理” 我曾在俱乐部说过,有好的球员、好的教练,加上好的文化,一定能踢好球。有一支非常好的运动员队伍和一支好的教练员队伍,不一定能踢好球,但是没有一支好的运动员队伍和一支好的教练员队伍就不可能踢好球。有一支好的运动员队伍和一支好的教练员队伍,再加上严谨的管理和球队文化,肯定可以踢好球。 我们必须倡导“无情管理”。很多时候,管理与感情总是存在尖锐的矛盾,但是任何工作,我们都应该站在管理的角度考虑,而不是同情,或是感情用事。 ——许家印谈企业管理 许家印的管理哲学里绝对少不了“无情”二字。在他看来,感情必须给管理让位。他曾说,管理与感情总是存在尖锐的矛盾。任何工作都应该站在管理的角度思考,而不是感情用事。对于恒大而言,每个房地产项目的前期投资都是几十亿元的水平,责任相当重大,任何管理的漏洞都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任何工作都得从管理角度出发,坚持“无情管理”,而春节期间恒大仍然在进行培训和研讨也就不足为奇了。 许家印还将企业的“无情管理”引入恒大足球俱乐部的运营之中。从2010年恒大入主广州足球到如今不足七年的时间里,俱乐部连夺国内6个冠军奖杯,荣耀背后离不开铁腕的许氏风格。 对于球队的管理,许家印制定了相当严格的细则,小到球员穿衣吃饭,大至球队的奖惩规定。在行为规范方面,许家印要求任何球员必须准时参加集体性活动,绝对不能缺席,球队统一出行时着装也要保持一致。 以前,恒大球员迟到的罚单是500元,但是500元的惩罚对于一场比赛百万元奖金的恒大俱乐部主力而言,这种级别的罚款力度是远远不够的,无法真正达到惩戒的效果。所以,许家印将球员训练迟到一次的代价上升到五位数。因为下午训练迟到,俱乐部某个国内球员拿到了5万元的罚单。“无情”二字可谓体现得淋漓尽致。 恒大的制度涵盖了工作的方方面面,为了保证员工按计划工作,许家印设立了奖罚分明的制度,恒大人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一个不重视公司制度建设的管理者,不可能是一个好管理者。 许家印坚决不在企业中做“人情化管理”。所谓的人情化管理和情感化管理是两个概念,其本质的区别在于,情感化管理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励人。而人情化管理与现代企业制度是完全冲突的,即凭感觉办事,忽略了管理的残酷性,让管理者一开始就丧失了管理的主动权,让管理失去刚性约束力。而这样做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企业发展滞缓甚至走下坡路,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去优势。 一个企业,如果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和流程,工作中就很容易产生混乱,有令不行、有章不循。很多企业都会遇到由于制度、管理安排不合理等造成的事故。有的工作好像两个部门都管,但其实谁都没有真正负责,因为公司并没有明确的规定,结果两个部门彼此都在观望,原来的小问题就被拖成了大问题,最终给公司造成了极大损失。更可怕的是,缺乏制度会使整个公司无法形成凝聚力,缺乏协调精神、团队意识,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制度对于企业来说,其根本意义在于为每个员工创造一个求赢争胜的公平环境。因此,无论是已发展到一定规模的组织还是刚刚成立的新组织,都需要一些规章制度来进行规范管理。制定制度本身并不难,难的是制度的执行。其主要原因在于:制度的执行实际上是在规范和改变员工的工作习惯。改变一个员工的习惯是相当困难的,况且制度是要改变所有员工的工作习惯,其难度可想而知。所以在制定各项制度时,不但要确保制度的正确性,还要保证制度在实施时能被成功地执行。为此,制定制度不能草率。制定制度要符合以下十大原则: 1. 让当事人参与的原则 让当事人参与制度的制定是制定制度的一个重要原则。如果这个制度是针对整个组织的,就要尽量使组织的全体成员都参与制度的制定;如果只是针对某个工作流程而制定的制度,则需要请相关的成员参与。一般的做法是由起草人经过认真调查之后,起草制度的草案,将该草案公布于众,让大家进行讨论和修改,并由起草人收集意见进行修改。对于重点的当事人,起草人要个别征求他们的意见,并做认真的记录和总结。虽然让当事人参与会让制定制度变得复杂,但今后制度的执行会减少很多障碍。人会本能地对约束自己的东西产生反感,而制度恰恰是约束人的东西。让成员参与制度的制定,可以减少这种反感。 2. 简明扼要的原则 制度是需要执行的,当成员对制度本身无法深入地了解时,就谈不上很好地执行。制度是针对所有当事人的,所以制度本身的语言描述应该尽可能简明、扼要、易懂,并且不产生歧义,让所有的当事人都可以轻松地理解。另外,制度不必非常缜密和完备,这样会损害制度简明性和易懂性,不利于制度的执行;同时,每位成员都对制度有基于常识的认识和理解,而这些常识性的东西不必在制度中面面俱到。 3. 不求完善但求公正的原则 在制定新制度时,很难做到一次性制定得非常完善。随着组织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可能还要不断地进行修改和充实。制定制度是为了使用,所以制度一定要适合组织。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可能会因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和不合理而出现一些问题,但这些不应该影响制度的公正执行。比起制度的完善性,成员往往更加关心制度执行的公正性,所以对于制度的制定者来说,应该比关心完善性更加关心执行的公正性。 4. 系统和配套的原则 制度要全面、系统和配套,基本章程、各种条例、规章、办法要构成一个内在一致、相互配套的体系。同时要保证制度的一贯性,不能前后矛盾、漏洞百出,避免发生相互重复、要求不一的情况,同时要避免疏漏,要形成一个完善、封闭的系统。 5. 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从实际出发是制定制度必须遵守的重要原则。制定制度要从组织的实际出发,根据组织的构成内容、工作对象、管理协调的需要,充分反映各项组织活动的规律性,体现组织的特点,保证制度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切忌追求时髦,流于形式。 6. 重视成员工作习惯的原则 懒惰是人的一大天性,没有人会主动更改自己熟悉的工作方式,所以在制定制度时,一定要认真分析现有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习惯。在实现目标的原则上,要尽可能地继承原有的流程和习惯,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日后制度的执行。 7. 以需要为依据的原则 制度的制定要以需要为依据,需要是一项制度制定与否的唯一标准,制定不必要的制度,反而会扰乱组织的正常活动。如有些非正式行为规范或习惯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就没有必要制定类似的行为规范,以免伤害成员的自尊心和工作热情。 8. 具有先进性的原则 制度是一个组织的“骨架”,先进的制度有利于组织的正常运营,因此,制定制度一定要从调查研究入手,总结本组织的经验,同时吸收其他组织的先进经验,引进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保证制度的先进性。 9. 采取措施改造习惯的原则 新制度的执行过程就是改变成员工作习惯的过程。管理者应该很清楚地认识到该制度的执行会带来哪些工作习惯的改变,这种改变成员是否可以接受,接受的程度是多少。根据具体情况,管理者必须采取一些辅助措施来加强对成员工作习惯的改变,比如在新制度执行时,进行制度培训,或进行频繁的抽查和监督等。 10. 具有可操作性的原则 制度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否则就失去了制定制度的意义。要想使制度易于操作,最好在制度中明确一般的操作方法。另外,要写明制度的原则,这样便于对特殊情况进行处理(最好能规定出解释权的归属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