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手持连弩
天水城中兵士的战力很低,这让张郃感到很轻松。昨天攻城,就已经有兵士爬上城头。那么今天,他一定要破城。 兵士们饱餐战饭之后,张郃继续率领三千兵马,依旧来到东门外。 城头之上,姜囧如一棵挺拔的大树,傲然而立。西凉兵士密密麻麻地站在城墙垛口处,刀枪林立,弓弦拉满。 但是张郃很快发现,西凉兵的士气并不高,身上缺乏一种杀气。 “攻城!” 这一次没有任何多余的话,张郃直接下达了命令。 双方弓弩手开始对射,曹军冒着箭雨,抬着云梯,推着箭塔和撞木冲向城下。 滚木雷石如暴雨般洒落,城下惨叫声不断,尸堆如山。 但是云梯依然搭在城头上,曹军兵士接二连三地向上爬。终于有人上了城头,西凉军的尸体也不停地掉下城头。 随着城头上曹军人数越来越多,西凉兵开始败退。 抬着撞木的大力士一次又一次撞击着城门,每一次发出的沉闷响声都让西凉军兵士心中一颤,仿佛被一支利箭刺中。而在曹军兵士听来,是那样振奋人心。 “咣当”一声巨响,厚重的城门终于被撞破了。 “冲进去!”张郃将手中大枪一挥,曹军如决堤的潮水般涌进了城门洞中。 张郃也在三百亲卫的簇拥下,冲进了城门。 西凉军在简单抵抗一下之后,便溃败了。 张郃率军迅速冲上城头,只见姜囧浑身是血,手中握着长剑。在他周围,只有三十几名兵士,也都个个带伤。 “姜囧,你是条汉子。天水城之破,非你战之过,可降否?”张郃朗声说道。 “张郃,你没有断……断天水城的水源,以正兵胜……胜我,我姜囧佩服。且……且代天水百姓谢过……城中粮草,我没有焚毁,为防……防乱民抢……抢掠,已经封存……然忠臣不……不事二主!” 姜囧断断续续说完,突然将剑一横,自刎身亡。而他的尸体,依然斜靠在城墙垛口处,双目圆瞪。 “将军!” 三十几名西凉兵,都惊叫一声,跪在姜囧面前。 “将军乃忠义之士,你们将他厚葬了吧!”张郃对那些西凉兵说。 “多谢将军……” 那些兵士感激涕零,急忙抬着姜囧的尸体,下了城楼。 “传本将军命令,对城中百姓及西凉官员的眷属,不得伤害!” “诺!” 襄阳城州牧府。 虽然天色已黑,但刘琮的书房中依然亮着灯。刘琮、庞统、法正、马良等四人,都在盯着地图。 这段时间,天网营的眼光一直紧盯着曹操和马腾的这场大战。 张郃率领一万大军,翻过秦岭小道,占领街亭,奇袭天水的消息,刘琮第一时间便得知了。 “主公,曹操这一步棋走得妙啊!对峙陈仓,佯攻散关,奇袭天水!”庞统的脸上充满着佩服,“贾文和果真是出手狠辣,算无遗漏!” “是啊!”法正也点了点头,“街亭的重要,贾诩都看清楚了,可是马腾却没有想到啊!” “士元,孝直,陈仓之战的结果会怎样?”刘琮问道。 “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马腾会很快败亡,西凉要变天了,倒是给韩遂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啊!”庞统的眼光突然变得非常深遂,“主公,这一次我们该有大动作了。” “我们的粮草和器械能否供得起一场大战?” “主公放心!”马良立刻站了起来,“如今我们荆州的粮草,可供十万大军战时一年之用!” “十万大军,战时一年之用?”庞统和法正几乎同时惊问。 十万大军一年之用,本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数量,战时的消耗,又是平时的两倍。而且,汉军的一系列奖励政策,更是需要钱粮。庞统和法正虽然不管粮草的筹备,但作为军师,他们对数量是很关注的。计谋再好,没有粮草,还是一败。 “士元,孝直,你们可能不太清楚,主公若是经商,必然是富可敌国啊!如今我们荆州的钱粮,不要说在南方,无人能比,就算是曹操,也在伯仲之间啊!” “什么?”两人又一次惊到了。 曹操可有九州之地啊! “这也全靠季常管理有度,伯常生财有道啊!” “若无主公高瞻远瞩,我们哪有那么大本事呀!”马良嘴上很谦恭,但心里非常高兴,同时对他当初的选择更加庆幸。 “器械方面呢?” “云梯、箭塔、撞木、霹雳车都经过了改进,数量也完全够,箭矢、投枪、汉刀、盾牌能装备十几万军队。新制作的大风弩车就是有些笨重,手持连弩数量不多,已经配给了飞天营三千副。” “还能否给李严的猛虎营配备三千手持连弩?” “两千应该没问题,三千有些困难,属下督促工匠们抓紧时间制作。” “好!给那些工匠加薪,记住,要想提高效率,只要把工钱加得够高,一定会成功,人的潜力是无限的!” “多谢主公教诲,属下谨记!” “主公,手持连弩是什么?”法正满脸疑惑的问,“大风弩车可是当年秦军用的风弩?” “不错,大风弩车就是风弩,不过经过了工匠们的改进。至于手持连弩嘛……明天我们去城外飞天营,看一看就明白了。” 手持连弩实际上就是诸葛连弩,只不过现在诸葛亮还没有发明出来,历史上是北伐的时候才出现的。 前世的刘琮曾在一个博物馆见过,拿在手里,扣一下扳机,发射一支箭,总共可以发射十支,就像一支冲锋枪。 它的原理并不复杂,两边各有五个箭槽,连接着不同的弓弦,拉满弦之后,固定在扳机的不同位置。扣动扳机之后,箭矢便会射出去。 当然要掌握好力度,如果用劲太大,十支箭便会同时飞出,也有可能出去几支。每一次射出一支箭,需要有很好的技术。 热兵器的发明无法一蹴而就,刘琮便加紧了对冷兵器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