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节
桌子上鸡鸭鱼肉一应俱全,现在没有人会迫不及待的上手去抓,家里日子富裕后,大嫂也不似以前那么抠门,只要两个孩子想吃,顿顿都有硬菜。 看到这么红红火火的一大家子,梁沫心中难免得意,觉得自己的努力没白费,更觉得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 只有自己有本事了,才能带着家人过上好日子,日子好了,人心也越来越齐了,她只希望这样的家和万事兴能继续持续下去。 为了这些,她还得继续努力。 回到家后,梁沫用了几天的时间整理帐目,大嫂那里她基本就放手了,不需要再操心。二哥这里做的也很好,二哥和二嫂圆滑,管下面那些加盟的农家乐游刃有余,甚至比自己还要方法得当。 至于微店这一块的业务,梁沫发现,王悦做的也有模有样井井有条的,王悦是王叔叔的女儿,原本只是趁着没找到工作在她这里骑驴找马,不过梁沫发现,王悦干的挺合她的心意。她出的这几次差,王悦都是一个人扛下来的,梁沫有心想让王悦长期跟她干。 梁沫跟王悦谈了谈,给了她三成的干股,让她好好干,自己这个微店按照这个趋势下去,王悦的这三层股份,多的说不了,一年下来十几万的收入是没问题的。 只要王悦愿意,梁沫给她这个股份也心甘情愿,算是回馈给王叔叔当时对自己的照顾。 饮水不忘打井人,梁沫一向如此。 王悦也是个聪明的孩子,现在这年头,上大城市打工也未必就比在家有出息,每天忙忙碌碌的上班,一个月下来也不过几千块钱,除去租房子,吃喝,通勤费,一个月下来,手里也剩不下钱。 跟着梁沫干就不一样了,吃住都在家里,挣的钱哪怕在城市里都算是高薪,唯一就是守着家里这个小山村。不过王悦挺相信梁沫,她觉得这个姐姐,绝对不会拘泥在这个小地方,梁沫给她的这些干股,不就是为了让她好好干,好让梁沫放心将心思放在云南那个项目上。 王悦相信不久的将来,梁沫也一定会让她走出这个小山村。 从王悦栩栩生辉的目光中,梁沫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将家里安排好以后,梁沫拖着行李箱,踏上了去云南的飞机。 面对新的征程,梁沫信心十足,更何况,她还有坚实的依靠。 梁沫握在手里的手机里面刚刚收到一条语音信息。 “老婆,老公想你,你想老公了吗?”从都城离开后,不知怎么回事,苏沐阳就开始用这个称呼,叫梁沫了。 梁沫虽然脸红,心里却是暖意十足。 她有一种,自己再也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的感觉了。 ☆、第二更 第七十八章 梁沫这次是只身一人来的云南,她虽然跟马永帅只见过一面,不过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普洱茶销售,两个人也通了不少电话,一来二去的,在感觉上也算是熟悉了。 下了飞机,马永帅来接她,估计是因为她一个人来的,马永帅也没有一个人来,身边还有一个人女人,女人也不胖,圆圆的脸,看着很和气。 经过介绍,女人是马永帅的老婆,叫吕芸。 梁沫跟吕芸也有过接触,她与马永帅之间的帐务,就是经由这个吕芸来沟通的。 一路上简单聊了聊,便到安大同的度假村。 安大同说是要给梁沫三成干股,合同已经定了,现在梁沫也算是这里的半个老板。 走了几间客房,改造的结果梁沫很满意,足够称得上家庭房。不过为了以防万一,安大同还是留了几间未改造的高标准的套间,用来招待朋友和贵客。 其中有一间安大同特意点明了当成梁沫在这里的办公室兼住宿的客房。 梁沫也确实需要一个长期的地方驻扎,也没推辞,这个度假村住着也确实方便办公。 而且顺带着,她还能去那个蜂场看看。 梁沫上次来,看好了那个蜂场的蜂蜜,因为靠近茶山和中药种植园,这里的蜂蜜有着药香和茶香混合的味道,梁沫第一批定了一百瓶,都是一斤装的,价格为一百元一瓶。首批销售情况良好,还有日裔火爆的趋势,有很多是回头客,还有很多人是听到别人的推荐来购买的。 梁沫觉得按照这个趋势进行下去,估计还得增加几个蜂箱才成。 不过这都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她应该申请注册商标。卖一百瓶没人管你是不是三无产品,卖上上千瓶,上万瓶呢,树大招风,那个时候就算她信誉再好,估计也会有找茬的了。 至于商标的名字,梁沫已经想好了,叫茶山堂,这个名字用以纪念自己的起家历史,同时也朗朗上口。 至于这个蜂场,梁沫眯了眯眼睛,她不相信空口无凭的保证,这个养蜂人开始没有销路的时候肯定会跟她合作的很好,万一之后做大了,光凭着两个人嘴上那么简单的说说,就没有任何的意义和效果了。 梁沫觉得自己有时候也有奸商的本质,她动了想要将蜂场买下来的念头。 至于养蜂人,她也可以给他干股,当然,如果他不愿意,想要高薪也可以。 梁沫现在是想到就要去做的人,这一年来,她改变了不少,尤其是行动力这一块。 如果说以前的梁沫很温吞,那么现在的她几乎可以称得上雷厉风行了。因为她知道,只有动起来才会有收获。 蜂场的事情要计较,茶树的认领拍卖也不能耽搁,度假村的宣传也得要做。 梁沫觉得自己一个人恨不得长出八只手,她再次感慨无人可用的窘迫。 不是她不想找人,可她这一年来所干的一切都是亲力亲为的,不知道哪种人适合她,也不知道自己到底缺个什么样的帮手。 这一忙,就忙到了暑期。 每年的暑期都是旅游旺季,云南风景优美,能玩的地方也多,是很多观光客必选的一个省份。 在前期的宣传里,梁沫搞了一元钱住宿的秒杀活动,简单来说,就是只要花一元钱就能住上度假村的家庭套间。 当然不可能有人住了一晚就走,安大同这个度假村,以前招待的是高端住客,无论是游乐设施还是周围环境自然不用说的好。 缺的就是客源,梁沫相信只要有客人来,这里肯定能留得下人。 除了一元住宿,还有九十九元特价房,一百八十八元家庭房等等,杂七杂八的促销活动,力求在茶树竞拍活动的当天,让度假村住客满园。 事情在梁沫的操持下,终于到了茶树第一次竞拍的正日子。 因为是第一次,梁沫没有让马永帅将所有的古茶树都摆出来,而是选了一棵百年的,十棵五十年以上的,剩余就是十几年,二十几年不等的了。 梁沫有一种预感,只要第一炮能打响,剩余的茶树能有更好的价格。 这一天,度假村里所有的住宿客人都被邀请去参与茶树竞拍,度假村门口停了几辆中巴,只要有意愿的客人,都可以免费乘车。 这里有很多人是曾经去过梁沫家农家乐的老面孔,云南旅游乱像层出不穷,每年都会在电视上报道那么一两回。 不过这些人看到梁沫就像看到了主心骨,知道她不是那种强买强卖的人,也相信自己上了车不会因为没有消费而被扔在路上。 几辆中巴车,被塞得满满腾腾的,因为限员,好多人没上去车,梁沫便安排车多往返几次,力求让所有人都能去参加活动。 茶山那里,马永帅和叶楠还有几个合伙人都在,唯有安大同没来。 一早,茶山单独来了几个客人,说是要参与竞拍,马永帅好茶好水招待着,偌大的休息区显得很是空旷。 几个人都对梁沫的这个想法将信将疑的,虽然知道度假村客满,让他们对此次竞拍活动有了点底气,可最终到底能来几个人,谁也不知道。 直到见到客满的中巴车,众人才相信,这次竞拍活动不管结果怎么样,场面是足够红火了。 梁沫跟着最后一辆车来到茶园。 在这之前,所有想要参与竞拍的人都有人领着去看了茶树,那些没有心思只想着看热闹的人,也被邀请到茶园游览。 在每株树下,有专门人员负责冲泡和讲解相关茶树产的茶,并邀请来人品尝品鉴。 不管这些人懂不懂茶,总之这一圈连喝带听带转下来,都被塞了不少普洱茶的知识。 很多原本看热闹的人,也纷纷动了想要认领一棵茶树的念头。 而且,此次只要有人中标,每年都能享有一次在度假村免费住宿一天的机会。 忙忙碌碌的竞拍的时间到了。 会场已经支起了大屏幕,上面同步网络竞拍情况。 由于此次是线上线下同步,为了表示公平公证,梁沫还让马永帅请来了公证员。力求所有的一切都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 有了公证员的参与,更是调动了场内的气氛。 竞拍的茶树,按照价格,依次进行。 最便宜的拍到了几百,最贵的几千,也有几棵茶树拍到了上万。 这让原本抱着试试看态度的马永帅,笑得合不拢嘴,那眼睛冒着光,看梁沫的眼神,都像是正看着一个财神爷一样。 很快,到了最后一棵百年的茶树。 价格很快炒到了五万,这个树的价值如果按照市场价来说,两万足以,这已经翻了一番,就在所有人认为,一锤定音之时。 突然有人喊道:”十万……” 众人纷纷侧目,网络上一名在线竞拍者,拍出了高价。 一场竞拍活动轰轰烈烈的结束的,网络上梁沫的订阅号同步了拍卖现场的火爆情景。 马永帅也招来了媒体,进行相关报道。 不管怎么样这是一次成功的营销活动。 晚上,马永帅安排了庆功宴,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用说,最大的功臣就是梁沫。 这次梁沫的位置,还是按排在了叶楠身边过,第一次来的时候,她还像是个叶楠的随从一样,虽然饭桌上的人对她也是客气的,但不像是今天这样,她完全成为了这次庆功宴的焦点。 推杯换盏,酒水是梁沫最爱的青稞酒,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梁沫和餐桌上的人,也都有过几面之缘了,大家比以往也熟络不少。 梁沫的千杯不醉,这次才彻底展现在众人面前。 总有那么几个不信邪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几个回合下来,梁沫面带微笑,看着几个喝趴下的大老爷们。 散席后,梁沫站在饭店外面,呼吸一口夜里湿意浓浓的新鲜空气。 拍卖会结束后,她才知道,那棵茶树是苏沐阳拍的,他这么做是为了她撑场子。 想想这段时间,她有点冷落苏沐阳了,每次他打电话过来,她都因为太忙了,没能跟他说上几句话,那个家伙还跟她闹上脾气了,差不多两周没联系了吧。 也是,越临近拍卖会,她也越忙,他没联系她,她也忙的忘记了给他打电话。 今天这一出,想也不想是苏沐阳用来提醒她来的。 人家都给了台阶,她也不能不下呀,再不下就太不识抬举了。 梁沫拿出手机,拨通了苏沐阳的电话。 几乎是在铃音响的瞬间,电话就被接起来了。 “这么快,你一直等我电话呢?”梁沫随口问道,她没多想,只是惊奇苏沐阳接电话的速度。 “谁等你电话了,我正好手机就放在手边。”电话另一侧的苏沐阳怎么也不想承认,他等这个电话都等了一下午了。 从他拍了那棵树开始,他就一直等着梁沫的电话,等的都快要认为电话出问题了,才终于等到梁沫这个女人的声音。 这个小没良心的,苏沐阳在心里咬牙切齿的想着,她就一点都不想他,他说要去云南看她,她倒好,说自己忙,说她估计没时间陪他,让他安分的呆在都城,说是等她忙完这一段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