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1页
书迷正在阅读:当替身后男主他又甜又软、与起点男主的火葬场式恋爱、穿成反派后我成了万人迷[快穿]、穿成反派的前男友[穿书]、穿成炮灰经纪人、日月与卿、被抱错炮灰的沙雕追夫路、穿成炮灰的我误拿万人迷剧本、重生首辅小娇妻、我嗑自己的cp上头了[娱乐圈]
我难道不想结吗?之前就是想把房子装修了再结婚,这有什么错处吗? 但是现在结婚……她突然之间真的害怕了。连父母都觉得书生和他妈妈是最好的,所有的错都是自己的,都是自己作的……这得多可怕。自己是作,但是……这准婆婆真就是善人吗? 这段时间她和书生冷战,准婆婆是一直不言不语,一样的做饭,一样的该干啥干啥。唯一不同的是,再也没劝过他儿子。只是每次吃饭前都会说:把这个给小艾送去,是小艾爱吃的。把那个给小艾小艾,小艾喜欢。 自己有时候吃,有时候不吃,全看心情。也因此书生的脸一天比一天冷。 她之前没警觉,她只觉得也许老人觉得管不了了,所以不管。但对她的好是没变的,她确实是每次都打听自己爱吃什么,哪怕是再贵也给买,再复杂繁琐也给做,这怎么能说不好呢? 可等突然警觉的时候,才发现看似温柔甜蜜,实际上是一个陷阱,自己深陷其中,却犹不自知。她茫然了看着房间,听着外面传来的婚礼欢庆的声音。这样的婚礼也是自己想要的,曾经以为是伸手就可以碰触到的。可现在,她害怕了,胆怯了。 这段时间的坚持,是为了什么? 爱情? 两人连最基本的正常交流都没有了,一说话就吵架,这就是所谓的爱情?别说爱情了,连个陌生人都不如。 他们两人没有婚姻那道手续,可过的一直就是婚后那种日子。她不知道要真是结了婚,婚姻是不是就是这样,日子一天天的磨过去,然后把彼此磨的面目全非,最后相看两相厌。 如果不是为了爱情,那自己坚持又是为了什么?为了放不下的面子? 面子是重要!可小命更重要。 她不怕书生,她知道书生心软。但他怕书生的妈,怕这个一直以为是准婆婆,将来一定会是婆婆的那个人。书生容忍她,那是因为书生爱过她,哪怕是没有爱情了,还有情分,还有曾经一起走的这些年。所以,他再如何,至少他不会伤害她,她笃定这一点。 但是……能指望一个可能从根子上就厌恶你,算计你,用圈套套你的人包容你的一切吗?不能!她想起准婆婆最爱跟书生说的一句话,“你爸走了,妈就剩下你了。你要好好的,叫妈放心。为了你呀,妈真能跟人拼命。” 是啊!她为了她儿子,什么做不出来。 她想,要是哪一天自己突然死在家里,也不会有人怀疑自己不是自杀。因为自己有自杀的前科,有各种的前科证明自己就是这么一个人。而不会去怀疑是准婆婆杀了自己。 她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想,但只要一朝这个方向想就会停不下来来,然后冷汗就下来了。她利索的起身,然后收拾包裹,她手里还有私房钱,是之前攒的。书生挣的并不少,早前这钱是交给自己管的,后来家里的开销都归婆婆管,家里又是买车又是干啥的,大宗的钱是没有的。书生的工资她现在也说不好是一季度一结还是半年一年一给的,反正她花的钱总有,她也想着是不是那母子准备攒钱装修房子,也没问过。现在想来,应该是他妈早防着自己了。不过,这段时间,给自己的零用钱也不少,每月都有几千…… 这钱……现在想想,只怕是老太太怕自己没钱走不了吧。 是的!要是没钱,没工作,她是不会这么利索的就离开的,这攒下的七八万块钱,就是离开的底气。离开,租房子,然后再说以后,总之,她要尽快的逃离这个地方。 书生妈在窗户口,看见儿子回来了。一扭头,看见白小艾拎着行礼,站在房间门口,她站着没说话,对白小艾四目相对。 白小艾终于确定,她不是错觉,老太太就是讨厌她,甚至于是憎恨她。 她再不犹豫,拎着箱子就走。她想,要不是这个老太太,她应该早就跟书生结婚了。是的!生下孩子,结婚过日子了。 她开了门出去,老太太在屋里尤自虚伪的喊着:“小艾……你去哪呀?你这孩子,怎么动不动就要走呀。这么大冷天的……” 书生上楼就听见母亲的喊声,然后跟白小艾走了个面对面。两人相对而立。 书生没问,只侧身朝边上让了让,由着白小艾走。 白小艾的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路过书生的时候,说了一句:“听过捧杀吗?” 什么? 白小艾没看他,只说了一句:“我……我们最后的情分,就是在你母亲的捧杀里……耗尽的。”说完,再不停留,抬脚就走。 书生在门口站了半晌,转过弯,跟站在门口的母亲相互对视。 书生妈摘下老花镜,叹了一声,“她不会再回来了吧?” 不知道。 “你不会再犯糊涂了吧?” 什么? “我知道你不会!”她会不会找你,我不知道。但她找你,你不会再心软我是知道的。男人这种生物,就是如此的。 书生沉默了。 书生妈就道:“我明儿也走……”县城的房子卖了一套,但还有一套早年的一室一厅四十来平的房子,她一个人住,尽够了,“我得回去照看了。你自己要照顾好自己……” “妈,您干嘛呀?” “她刚才没说错,我就是故意的。” “妈,我知道!我都知道了!”书生上前攥着母亲的手,“您得留下,给我把把关。要是有合适的姑娘,我会去相亲。遇到合适的,我会结婚……您以后还得帮我带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