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天命皇后/红颜依稀在线阅读 - 第140页

第140页

    李锡琮哑然失笑,半晌好气又好笑道,“你竟还想着这回事。可惜天下间能打我的那个人,已然不在了。我便无须再备着那些金疮药。”

    周元笙适才不过随意调笑,细想这话也觉得有些失言,不禁垂目点了点头,半晌再抬首,却见他若有所思的盯着自己,低声问道,“阿笙,你心里又在同情旁人了,是不是?”

    周元笙蓦然被他点明心事,先是一愣,不得已承认道,“我知道不应该的,只是那兰秀原本也该是个聪慧伶俐的姑娘,好端端的谁愿意来此处充当细作,想来定是有家人或是极重要的人被太后拿捏在手里,不得以才为之。这样想想,虽然可恨,却也是个极可怜之人。”

    李锡琮认真听完她的话,微微点了点头,便换了一副声气认真答道,“阿笙,这天下间无人不可怜,皆因身不由己。可是敌我分明,道不同不相与谋。你的仁善不该留给你的敌人,否则便是对你的朋友你的亲人残忍。”

    周元笙神色倏忽一震,略作思想便缓缓颔首道,“你说的很是,我明白了。”相顾片刻,她忽然想起另一桩事,含笑问道,“你今日还没去看过福哥儿罢?”

    李锡琮淡淡一笑,伸臂将她紧紧环住,摇头道,“没有,我今日哪里也不想去,就只想和你在此处说一会话。”

    周元笙不禁挪揄道,“是说一会儿话就完么?你哪一次不食言,这话还是不说的好。”这一会功夫只觉得他的手愈发不老实,索性望着他,清楚言道,“你方才说得头头是道,轮到自己还不是一筹莫展,你不想去看你的儿子,是因为你心里难过,你知道多看一次便会心生出更多欢喜,临别那一日就会更加心痛难捱。”

    李锡琮笑容一滞,半晌才苦笑着点了点头,跟着便是轻叹了一声,“你非要这么一针见血,说得人哑口无言。”

    可她自己并不觉得痛快,他黯然的神情落在她眼里,只让她心口一阵发紧。下意识地揽住他的腰身,贴近他的胸膛,柔声道,“对不住,我便是有些管不住我的嘴。”

    她面带愧色,眼中泛着深切的关爱,李锡琮竟觉得鼻中微酸,将她再度抱紧,低低道,“无妨,我也管不住我的心,我想要它变得像石头一样硬,奈何它终究也只是一团血肉。”

    周元笙心中一动,将脸深深贴在他的肩头,尚自回味着他方才言语,却觉得他一双手在身上游移不已,渐渐撩开衣衫探向她的肌肤,不免浑身一颤,笑着喝斥道,“你哪里是管不住你的心,分明是管不住你的手。”

    话音才落,衣衫却已被他撩开,她听到他的呼吸越来越重,耳畔是他欢喜急切的笑语,“有美当前哪里顾得上那些。阿笙,我已想了好久,忍了好久了。”

    ☆、第75章 天意难违

    咸熙五年秋,朝廷调派广威将军殷正、都指挥佥事丰泰前往北平,分任北平布政使、北平都指挥同知,一并前来的还有从禁宫内苑精选出的保姆内臣侍卫近百人,特为迎宁王长子入宫伴太后驾。

    午后秋蝉鼓噪,尚不及夏虫扰人清梦,西风夹带着莲子初成的清香漫入房闱。房内女主人挥手命侍奉诸人退去,亲自为身着亲王公服的夫君宽衣除带。

    玉銙触手温凉,好似不曾沾染上主人的体温,周元笙摘下来略略把玩一刻,终是开言发问道,“殷正、丰泰二人是去了营中拜见?可有流露什么言语?”

    銙带既除,李锡琮垂下双臂,容色甚为平静,道,“他二人不过是先遣军,其后朝廷还要再派人马屯边,戍临清、山海关一带。其人数不下六万,加之北平都指挥司所辖兵马,总数已近十五万。”

    周元笙蹙了蹙眉,不由低声问道,“内中可有你的人?”李锡琮唇角漫过一丝稍纵即逝的笑意,颔首道,“有。”见周元笙微微舒了口气,又接着道,“然而兵力尚且悬殊,除非半数人马倒戈相向。”

    周元笙心中一凛,容色却未显,“那么今番前来这二人,当真是死忠朝廷一派?”

    李锡琮终是笑了笑,摆手道,“眼下不好定论,就如同那位任指挥使,不过是风往哪个方向吹,其人便朝哪个方向倒罢了。只是这二人自然有比任云从更忠心朝廷的理由,也有更须忌惮我的地方。”摇首淡淡一笑,复道,“好端端的京官做不成,来淌这趟浑水,任谁心里都不自在,何况来的不是蜀地、齐地、云贵,而是此地。”

    周元笙想了想,犹是疑惑道,“说起来我便不解,皇上既要削藩,各地藩王中论实力又属你最强,那么为何迟迟不动手,只是增派这些人前来,明摆着是要在你周遭布防,难道就不怕打草惊蛇,夜长梦多?”

    李锡琮点了点头,道,“道理是如此,只怕他另有想法。一则嗣子尚未入京,他大约觉得少了一层掣肘;二则,却是要感谢一个人,若没有他极力相谏,也不会给我如此多的喘息时间。”

    周元笙问道,“这人是谁?”不过顿了顿,便蹙眉道,“该不会又是皇上的宠臣,户部侍郎薛峥罢?”

    李锡琮颇为赞许的看了她一眼,道,“确是薛峥。他的主张原也有道理,诸王之中先攻弱小,其后再集中兵力以攻强——这话也是我的猜测,他与皇上私下密谈之言究竟细节为何,却是无人知晓了。”

    周元笙听罢,叹得一叹,半晌摇首道,“可惜,他太不了解你这个人。不够知己知彼,便是他之失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