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楚臣在线阅读 - 第五百七十三章 巢湖

第五百七十三章 巢湖

    巢湖又名居巢湖、焦湖,位于淮西南部,东西延伸一百三十余里,南北宽达五十余里,湖域之广,居江淮之间仅次于洪泽浦,在樊梁湖之上。

    巢湖水系延伸到整个淮西区域,形成淮西水网,上接淮河、下达长江。

    占据巢湖,能对长江中、下游构成威胁,可谓是“窥天堑,金陵危矣”,故而历来都是北方兵马南下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历朝历代江淮争胜时的兵家必夺之地。

    由于巢湖四周地形皆是低山浅丘,上游汇聚四周山岳的溪河水,而下游从位于历阳县西部的濡须山与七宝山之间、经裕溪河流出,曲折蜿蜒六十余里,流入长江。

    裕溪河也是巢湖当世唯一的通江水道。

    作为巢湖南出的濡须口,两山对峙,裕溪河穿流而过,上游是深阔的巢湖湖湾,地势十分险要。

    汉末三国时,巢湖沿岸乃是吴魏双方争夺的焦点地区。

    诸葛亮在后出师表称曹魏“四越巢湖不成”,说的就是吴魏两国在短短八年间就在巢湖地区展开四次大规模的战事。

    孙吴为拒曹魏,于裕溪河东岸的濡须山修筑城垒,称濡须坞,作为吴国水军的陆上据点,又由于位于裕溪河东岸,称为东关,历朝历代都要修整,一直保存至今。

    巢湖沿岸泥沙积淤,而从濡须山往南三四十里纵深,又主要是长江北岸淤滩,使得裕溪河不仅淤积严重,在过去百余年间,河道还多次变迁,通航条件极差。

    特别是濡须山与七宝山之间的地势本身就高,将浩荡的巢湖水挡在北面,秋冬枯水季水位更低,往年断流也是常见之事。

    裕溪河虽然这两年秋冬都没有断流,但百石载量左右的中小型船舶,也是没有办法经濡须口直接进入巢湖。

    即便如此,李知诰率部夺巢滁两州,在大军挺进巢州境内,还是第一时间在裕溪河东岸,在古濡须坞的位置上,进一步加强修成东关寨。

    当然在淮西禁军撤兵后,东关寨一并落入寿州军的手中。

    延佑三年元月二十日,数十艘翼船从南岸的繁昌城出发,横渡长江,经裕溪口进入裕溪河道北进,上千甲卒在何柳锋的统领下,第一批先于东关堡南面弃舟登岸。

    裕溪河即便通航条件极差,但作为当世巢湖唯一的通江水道,东关寨的战略价值也不容忽视。

    寿州军在东关寨驻有两营六百多精锐兵马。

    对于韩谦来说,位于濡须山南麓山脚下的东关寨,不仅是切断巢湖西南岸敌绕经巢湖南岸增援历阳城的必经之路,在攻陷东关寨之后,哪怕是用绞车、哪怕是征用成千上万的纤夫,也能将一批中小型战船硬生生拖过濡须口进入巢湖。

    此时巢湖以北的溪河都还冰封着,巢湖之中没有楼船军的战船,谁能先将战船送入巢湖,必然能占得先机,甚至能逼迫敌军不得不加强巢湖北岸、西岸沿线的防御。

    因此历阳战事的第一仗,毫无征兆的发生在濡须山南麓——韩谦将首仗选在东关寨,更为重要的这能直接干扰到敌军将领对他们作战意图的判断。

    寿州军进入滁州境内,在亭子山东麓仓促修建的营寨,仅仅是村寨之上修成,护墙仅有两尺余厚,都经不住冲车猛烈的撞击几次,就轰然倒塌出缺口,但东关寨很早就是标准的军事坞堡。

    东关寨在淮西禁军手里又进行过加强,高逾丈余的城墙厚达一丈三尺,内外侧皆包覆砖石。

    东关寨的城墙,四角有角楼,单面不过三百余步宽的城墙,却还有三座突出城墙、俗称马面的矩形墩台。

    这不仅进一步加强城墙的结构,还能直接从侧面压制攻方附城。

    即便丘山淤滩之间道路不便,但左右的敌军增援过来,也仅需要两三天。

    而此时棠邑兵还没能迂回穿插进来,无法对增援敌军进行有效的阻击。

    此时除了后续从裕溪河口不断调集新的兵马过来,直接在裕溪河两岸登陆,沿濡须山、七宝山往东关寨两翼分散,对来援敌军进行拦截外,对东关寨的进攻更是非常的粗暴而直接。

    上千桶桐油或其他作物榨取的油料,运抵进攻阵地之中。

    十数架旋风炮架设起来后,投的不是石弹。

    进攻如此坚固的城垒,即便两三百斤重的石弹能准确的砸击到其正面,也不可能在三五天间将城墙轰塌出大的缺口;更不要说寨中军民随时都会搬砖木石土填补缺口。

    投的是点燃的火油罐,只要引燃火势,便将成百上千的桐油及其他油料,不计成本代价的投入东关寨,甚至将熔化的铁汁浇入城中,直接而粗暴的破坏城墙防御设施及城中建筑的同时,尽可能杀伤守军将卒。

    数十辆楼车、巢车组装起来,百余将卒皆持强弩,压制城头的守卒,掩护韩豹等悍卒身穿重甲,借助登城车等战械杀上城头。

    守卒都是在血战中成长起来的老卒,反击极为悍勇、激烈,棠邑兵不知道多少战械被摧毁。

    不过,冷兵器时代战械所能发挥的作用再有限,对准备完全的一方来说,也有着难以逆转的巨大优势;六百守军坚守了两天,就被全歼寨中。

    战事并没有因为东关寨守军全歼而停止。

    作为控扼巢湖唯一通江水道的东关寨,战略地位太重要了。

    棠邑兵不计代价的强攻东关寨,也有足够的理由,叫人相信韩谦有争着先将战船送入巢湖争夺先机的决心,再不济后续进入巢湖的楼船军也会被封锁巢湖之中,难以进入长江。

    巢湖西岸的敌军,受到淮西禁军的牵制,没有调兵马来援,但在棠邑兵攻下亭子山东麓营寨,在武寿河口修筑城垒以来,寿州军也加强武寿河以西、滁河以西的历阳县境内的防守;历阳守军从早初的两千人增加到四千余人。

    棠邑兵发动对东关寨的突袭,历阳守将对自己辖下的东关寨,怎么都不可能坐视不理,坐看东关寨失陷。

    历阳守将一面派人赶往巢州城、滁州城请求增援,一面亲率三千兵马,马不停蹄的从濡须山南麓增援东关寨。

    从历阳城到东关寨,不过八十余里。

    东关寨一战进行到第二天午时,肖大虎率领进入濡须山南麓的兵马,便与出城增援东关寨的历阳守军纠缠、厮杀在一起。

    在这时候,周处、林海峥、赵启、苏烈等人则率领集结于亭子山、武寿河等地的兵马一万余众,才悍然出动,最快速度的沿着滁河两岸往西推进。

    周处所部直奔历阳城,他要趁大股守军被调虎离山诱出历阳城之际,对仅剩千余守军的历阳城完成合围,并以最快的速度攻下历阳城。

    林海峥、赵启率部则要在水营战船的配合下,进入滁河上游地区,拦截从滁州城、巢州城出来的援军越过上游浅窄的滁河增援历阳……

    即便不考虑徐明珍后续还能从寿州、霍州、钟离调动大量的兵马,即便巢湖以西的敌军都被李知诰缠住,徐明珍在滁州、巢州有三万多兵马能够调用。

    相比较之下,棠邑兵的兵力还是要处于劣势。

    即便不考虑训练不满一个月的新卒在总兵力中占比超过半数,韩谦能调用的棠邑兵总人数也仅两万四千余人。

    唯一有利的因素就是棠邑兵借助滁河、长江运送物资、战械及兵马,要比敌军便捷、快速许多。

    当然,叙州数年的积累,使得棠邑兵在兵甲战械方面所拥有的优势,要远远强过刚得相当充足物资补给的寿州军。

    这也使得棠邑兵依赖于战械、依赖于叙州成熟的武官体系指挥,在野战中表现出比寿州军更强的战斗力。

    韩谦因此敢于命令林海峥、赵启、苏烈等人率部直接在滁河北岸,依托浮槎等山的山口隘道等地形结阵,拦截南下增援的敌军。

    在野战中尽最大限制的杀灭敌军,重创敌军的士气,也是韩谦要实施的作战意图。

    毕竟后续激烈的军事对峙,并不会因为他们夺下历阳城就会终止。

    此时他们除了要以最快的速度攻下历阳城,同时还要考虑将敌军压制在滁河北岸的浮槎山以北。

    要不然的话,他们即便夺下历阳城,但叫敌军控制浮槎山建立据占,只要徐明珍从霍州、寿州、钟离调来足够的兵马,就能随时能越过滁河上游浅窄的河道,对历阳城发动反攻。

    那样的话,韩谦打下历阳后,棠邑兵就能从容进行休整的战略意图就无法实现。

    而后续战事一旦演变成梁军主力重新将战略重心从东线转移到西线的局面,棠邑兵极可能将面临一场旷日持久的惨烈战争,直到被彻底的打残,中途很可能没有一点休整的机会。

    要知道梁军骑兵主力的调整速度极快,梁帝朱裕将两三万梁军骑兵从东线转移到西线,最快的速度,可能仅需要五六天而已。

    一时间,战事在历阳境内及周边全面暴发,犹以浮槎山西麓的拦截战最为惨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