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页
他倒没再追问,先站了起来:行了,我不管你了。你自己的事自己做主,我只要求你一点,凡事不要委屈了自己。不管你以后喜欢谁,别苦了自己就好。 我当然明白他是在关心我,我再不愿意他过问我的心事,也知道该领他的情:你放心吧,我保证上大学了好好念书,不会犯傻。 何亚君本来打算七月初飞往美国,或许是受到了秦阿姨跟何叔叔的事情影响,改签了机票,在他们办完离婚的第二天就走了。临走之前,他看起来一切如常,我稍微放了心。然而一个跟我一起长大、在我周围生活了十八年的人就这样远走异国,想到今后再难时时见到他,我还是十分不舍的。 我不顾爸妈和秦阿姨在场,主动抱住了他:亚君,你一定要好好的,如果你难过了,不开心了,不要闷在心里,随时可以跟我说。 他的身体骤然僵了僵,轻声笑了:好。然后他仗着身高优势揉我的脑袋,我也没有躲开。 他离开后的第二个星期,我们的高考成绩出来。在网上查到成绩时,我爸妈惊地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我居然考了599分,比我填在估分表上的分高出近30分。分数线下来之后,发现我的分数超过一本线30多分时,我爸妈喜出望外,马上跟亲戚朋友们打电话通报,一起研究我应该报考哪所大学。 从激动的情绪中冷静下来之后,我再度对未来感到茫然,不知道自己该学什么。参考了老王和其他科目老师的意见之后,我的第一志愿填了位于瀚宁市的A大,并顺利被A大最著名的新闻学专业录取。 蒋佳语如愿去了上海,考上S大,学物理。左涵也去了上海,只不过他念的学校跟S大隔了大半个上海。张耀去了西安一所二本学校,江铭和陆思婷则双双考上J大。跟我比较熟的几个同学基本都考入了理想的大学,只除了猝然离世的罗文皓后来每每想起他,都会怀疑自己记忆的真实性,也许他只是我想象出来的一个人物,并不曾真正出现过。 这个夏天,有人哭,有人笑,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有人带着绝望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而依然留在这个世界的我们怀着惦念和憧憬,拖着行李踏上了各自的旅程。 再多的遗憾跟不舍都无法阻挡时间流逝的脚步,不管我们愿不愿意,从这个夏天开始,我们的人生走向了不同的轨道。 时间不可能回头,但我们还有将来。 作者有话要说: 高中部分结束,接下来大学部分有一个小篇幅。这个文节奏比较慢。。。 第39章 女为悦己者容 我没有让爸妈开车送我到瀚宁市,一个人坐了火车过去,不过三个多小时的车程,却清晰地在我的人生中划出了一道泾渭分明的线,一想到跟过去的同学们自此彻底分道扬镳,就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伤感和失落。 我不否认,我有这种情绪,很大程度上跟江铭有关,毕竟我们不再是前后桌了,曾经几十厘米的距离一下子拉到两座城市那么远,我只能眼睁睁看着他离我越来越远,却什么也做不了,这种感觉实在让人无奈又无力。 我不禁想起了乔若,当初她从我口中确认了何亚君要去美国念大学时的心情,应该跟我此时的感受差不多吧。这样一想,竟生出了同病相怜的感觉,要是没有她姐姐跟何叔叔的事,或许我还能找她聊一聊,相互安慰一下。只是事已至此,一切都不可能了。 好在我性格还算乐观,A大又是我超出预期考上的大学,我很珍惜得来不易的机会,很快便喜欢上了气氛比高中更加活泼自由的大学生活。 同宿舍的另外三个人都很好相处,中文系的林想来自外省,性格内向友善,说话从来温言软语;个子高挑的祁知敏跟我一样从本省下面一个小城市考过来,她念外语系,学德语,个性略微有点儿强势,说话直接,不过跟我们交谈很少,因为她除了上课和晚上在寝室睡觉,基本所有时间都给了她同在A大念书的男友。剩下的一个人叫郑小青,家住在紧挨着瀚宁市的C市,跟我关系最是亲近。 我跟郑小青都是大大咧咧的人,从军训开始就厮混在一起,不到一个月,便成了同进同出、勾肩搭背的闺蜜。有朋友陪着,有爸妈一天一通电话关心着,还能不时跟何亚君在网上斗嘴,我逐渐有了归属感,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第二个家。 我跟过去的同学保持着不咸不淡的联系,来瀚宁市之前,我申请了Q*Q号,把能加到的高中同学都加了一遍,但真正能说上话的也就那几个人。 左瀚很热络地建了一个酸辣粉五人组的Q*Q群,把我、蒋佳语、陆思婷和江铭都拉了进去,还扬言此群永不解散。 刚进大学时,我们几乎天天在群里描述各自的大学生活、各自所处的城市,吐槽食堂的饭菜、上课的无聊,讲不惯普通话的尴尬。左涵和蒋佳语最活跃,江铭的话则最少,就算回应,也是言简意赅。 头两个月,群里很热闹,渐渐地,消息就少了些,到后来,我基本看不到江铭在里面发言。这也没什么奇怪的,大家都有了自己的生活,他又跟陆思婷恋爱,自然更愿意待在现实世界里。 刚加他好友时,我看过他的空间,里面的内容乏善可陈,动态很少,全是转发的别人的日志,取的Q*Q昵称更是简单,不像左涵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寂寞沙洲冷,直接用的他本人姓名。签名倒是有点儿不同寻常:when you believe(只要你相信),不过翻译过来也没什么耐人寻味的地方。总之,我能了解到的有关他的一切,都跟他这个人给我的感觉相似:冷漠,却不失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