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之军工系统 第677节
书迷正在阅读:穿进情色系统的色情女高、流放后,我在敦煌当汉商、恋综搭上影帝后赚得盆满钵满、白天也很想你[重生]、逃生BOSS全是我前男友、辞金枝、我的超市通异界、师尊过分撩人[重生]、冷血总裁的游戏、天灾囤货:开局一口锅
大同守军对此毫不知情,他们甚至还以为大森广野的部队还在百公里之外与八路军作战。 这是和尚给他们的信息。 坐镇大同指挥全局的是宪兵大队副队长桥本大尉。 宪兵大队与鬼子正规军不同。 正规军主官的副手一般是参谋,而宪兵大队则设有副队长。 其实此时在大同城内军衔最高的是关东军的两个大队长,都是少佐。 但一来关东军只是“途经”,二来宪兵大队的权力在正规部队之上,这有些类似汉斯的盖世太保。 鬼子的宪兵在其国内一直都是备受推崇的,这不是因为宪兵众望所归或是有多少战斗力,而是他们手中的权力和待遇…… 权力就不用说了,负责监督正规军的“警察”,他们说你畏战就是畏战,可以轻松的网罗罪名把正规军送上军事法庭。 待遇方面,通常一名正规军的上等兵每月津巾是八块八毛,而一名宪兵上等兵却是五十块五毛,足足高了六倍还多。 因此,原则上来说正规军少佐的身份还在大尉之下,即便这个少佐是不可一世的关东军少佐。 但比较奇葩的是,宪兵的装备以及在军事方面的训练却几乎不值一提。 在开战之前,鬼子宪兵的装备是每人一把武士刀外加一把南部手枪……因为他们是警察性质的,所以根本就没有配步枪。 直到进入华夏在二线与游击队作战时才开始配备步枪、手榴弹等基本的步兵装备。 在鬼子这种作风下,指挥大局的当然就是桥本大尉,尽管他像大森广野一样几乎没有实战经验。 桥本大尉与大森广野失去联系后,马上与装甲列车取得了联系。 “怎么回事?”桥本大尉问:“战斗打得很激烈吗?少佐阁下怎么样了?” 是时施沙正押着几名鬼子俘虏守着电台,看到这电报就愣了下,然后马上就让翻译给桥本回电: “是的,战斗很激烈!我军遭到八路军猛烈的炮击,电台被打坏了!铁轨也被炸断,装甲列车无法上前参战!” 后面这句补充是先一步堵上了桥本的怀疑,因为这完美的解释了为什么大森广野不用装甲列车与大同联系。 最后施沙还补了一句:“不过请阁下放心,我们已经挡住了八路军的进攻!我们会像昨晚一样,天亮前撤回去!” 第1218章 十公里 桥本那对施沙说的话深信不疑。 如果是有实战经验的关东军少佐指挥,听到这话时心里就得咯噔一下了: 战斗打得那么激烈,大森为什么没有请求增援? 为什么没有要求补给? 另外,此时的大同因为有两个大队的关东军的进驻,对援军的要求已不是那么迫切了。 对援军的要求不迫切也就意味着迟滞八路军速度的战略目标就没那么重要,大森广野完全可以把部队撤回大同以逸待劳等着八路军上来,没有必要在城外跟八路军拼命…… 但桥本只是个宪兵,没有实战经验的他对这些都没有敏感性,因此不疑有它,只是在心里长长松了一口气,自言自语的说道:“城内兵力充足,城外还能迟滞敌人速度,八路军要打大同是自寻死路吧?” 桥本根本就没想到,八路军打大同非但不是自寻死路,反而还会比原计划的快得多而且凌厉得多。 凌晨六点二十,八路军主力在搭乘火车的二营和候察连的配合下已经打到了距离大同十公里的位置。 八路军在这里休息了下,火车也停了下来与八路军会合。 之所以要在这里停是有原因的。 再往前,枪声和爆炸声就能清晰的传到大同城内了,这很容易让大同的鬼子察觉到不对劲的地方……不是说大森已经挡住八路军了吗?怎么都打到家门口了? 如果鬼子感觉到不对劲,那么火车和装甲列车要进入大同只怕就有困难。 因此,独立团才在这里停了下,一方面是给部队一点休整的时间吃点干粮养精蓄锐,另一方面也是先保证火车和装甲列车进入大同。 火车可以装两千人,但王学新的命令却是只装一千人。 对此李云龙有些不明白,他回电对王学新说:“我说王团长,可以装两千人的火车你就装一千人,其它还得在外头苦哈哈的打进城,这不是自找苦吃吗?装两千人进去大打一场不好吗?” 王学新不答反问:“首先,火车要不要加强防护比如装上沙袋?” 李云龙一愣,这当然得装上沙袋。 因为火车这东西就是薄薄的一层铁皮,手枪子弹都不一定挡得住,更别提鬼子步枪的全威力弹了。 八路军要是满满的装了两千多人进去,一旦被鬼子发觉冲着火车一阵扫射……那八路军就要被活活封死在里头了。 王学新又继续问:“如果要用沙袋加强防御,火车还能装得下两千人?” 答案很明显,两侧都用沙袋加强防护会占用不少空间,再把两千人塞进去只怕就人挤人没法动弹了。 然后王学新又说道:“如果把两千人都派进城去,城外就只有一千多人,半履带汽车是不是得空出一大批?炮兵够不够人手?坦克的跟随步兵够不够?” 李云龙一想,王学新这话说的还真对。 大同的城墙其实不是最大的障碍,因为大同城墙年久失修有许多地段已经倒塌了,就用一堵砖墙隔着坦克一撞就能进去……这情况就不是外面的部队进不去的问题。 那一千人之所以要派进城内,主要是内外夹击使鬼子无法有效的组织起防御。 而李云龙却着急着把部队派进城内,结果就会导致独立团手里大量的重火力无法发挥战斗力,这显然是一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行为。 想到这李云龙就没意见了,只回了一句:“成,就按你说的办!” 所以,在主力部队休息的时候,要进城的部队就在忙着制作沙袋然后将其一袋袋的扛进了火车车厢内堆叠在靠窗的两侧。 搭乘火车的部队是一营、二营外加和尚的侦察连。 这不仅是因为一营二营是独立团的主力,更因为其它部队在与坦克、炮兵的协同训练上更有经验。 比如三营,这是王学新的老部队,当初这三营还是后备营,也就是好兵一个劲的被一营、二营调走,剩下的都是一些新兵和伤兵。 王学新的存在直接让三营变了个样早早就打下了各兵种协同的基础。 四营是孙铭的部队,其底子是来自晋绥军楚云飞手下的精锐,晋绥军装备一直都比八路军好,有大炮还有飞机,因此也有兵种协同的训练。 五营就更不用说了,那是王学新组建起来的坦克营,从一开始练的就是协同作战。 这些部队擅长打配合而不擅长巷战,而一营、二营却因为之前在李云龙“狼性练兵”的思维下个个都好勇斗狠,让他们跟在坦克后小心翼翼的打还觉得不过瘾,把他们派到城里与鬼子打巷战就正合适。 所以部队这东西有时说不清好差,他们很多时候只说是否合适,比如根据之前的传统一、二营更适合打硬战,就像特种部队更适合特种作战不适合阵地仗一样。 李云龙对手底下这些部队的特性了解得一清二楚,当然知道他们该怎么用。 在战士们忙碌的时候,李云龙就把张大彪、沈泉还有和尚召集在一起开了个短会。 他蹲在地上指着地图说道:“这是我们最新得到的情报,鬼子两千关东军驻守在火车站北面两里的军营里,铁路线正好经过这个军营!” 其实不是正好,鬼子让铁路线经过军营是有意为之,这么做可以在战场有紧急情况时,火车直接开到军营门口载着部队就上战场。 否则,就有一个部队搭汽车将人和物资载到火车站,其间还要清空火车站的百姓和人流等问题。 “这个部份由一营负责!”李云龙抬头对张大彪说道:“要充分利用好火车和装甲列车,把鬼子和驻守北城墙的宪兵分割开,绝不能让关东军增援北城墙!” “是!” “侦察连负责攻击鬼子指挥部!”李云龙指着地图上的一个位置,说:“我们初步估计,敌人的指挥部是在鬼子的宪兵大队总部!第一时间把它端掉,然后往西运动控制机场!” “是!”和尚应了声,这种斩首任务和突袭任务,侦察连自然是当仁不让。 “二营负责驻守城东和城南的伪军!”李云龙抬头望向沈泉,问:“知道怎么打吗?” 第1219章 大同见 “知道!”沈泉把头一扬,自信的回答道:“伪军不是?老规矩,混在里头乱打一阵,用不了多久就乱了!” 此时的八路军也是玩渗透战的好手……对付鬼子也许没办法渗透,但打伪军那必须得渗透。 李云龙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他神色凝重的对沈泉正色说道:“二营长,咱可不能轻敌,这批伪军是伪华北治安军,跟其它的伪军不一样。更何况咱们用的还是连发步枪……这玩意虽然好使,但打起渗透战来效果就不是那么好了!” 这其实是有弊有利。 连发步枪用于近战是一把好枪,但是敌人装备的全是拉栓式步枪八路军伪装成伪军的样子却拿着连发步枪……伪军能信吗? 如果是天黑还好,但等到火车开进大同打响战斗的时候,天色已经大亮了,伪军分辩不出来吗?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把枪换着跟伪军一样的三八大盖……这枪倒是有的是,击溃大森广野的宪兵大队的时候,满地都是从鬼子那缴来的枪。 然而,真要把连发步枪换成三八大盖,战士们又舍不得了。 就像有些战士反应的:“咱们就用连发步枪打,硬碰硬也能把敌人拼掉,都用不着什么渗透战,伤亡可能还更小!” 这情况的确存在。 渗透战的确能造成敌人的混乱,但八路军的伤亡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到时混乱不堪谁是真假伪军连八路军自己都分不清。 所以搞这花样还不如用连发步枪打呢! 一种选择是实力,另一种选择是让敌人陷入敌我不分的混乱。 最终李云龙还是选择了实力,在选择实力的同时姑且有限的实施渗透,能骗得过敌人就骗,骗不过拉倒,反正没什么损失。 李云龙想了想,还是觉得不放心,因为二营只有五百多人,伪军却有两千多人而且分两个军营驻扎,再加上伪军对大同的大街小巷很熟悉,打起巷战来二营还不一定能讨得了好。 考虑到这些,李云龙就说道:“这样,我们攻城的时候,三个营会分别从北、西、南三面进攻,东面放开……” 这一来张大彪就急了:“团长,为啥要放开?多好的包饺子的机会……” “你懂个啥?”李云龙回道:“咱们要是包饺子把路给封死喽,敌人是不是就只能拼死突围或是死战到底?到时咱们就算拿下了大同,要付出多少伤亡多少代价有?接着咱们还要守住大同呢!都打残了还能守得住吗?” 张大彪“呃”了一声就没再说话了,他其实还是有些不明白,打鬼子不就是打得越多越好吗?把鬼子杀光了拼光了也就胜利了,到时想要哪座城会没有? 张大彪这么想的层次就低了,战争很多时候为的并不是杀敌,而是实现战略目标。 战略目的达到了,有时不需要把敌人杀光,也同样能取得胜利。 比如切断敌人补给线、比如将敌人从大范围上包围等等。 李云龙没有理会张大彪,他继续对沈泉说道:“到时你们就把伪军往东面赶,还可以冲他们喊话,让他们知道东面是活路,明白吗?” “明白!”沈泉是真明白了,这就是“有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 相比起只会打硬仗直来直去的张大彪,沈泉更灵活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