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节
这一仗的伤亡真的太大了,便是两番大胜的鲁肃,也觉得道心有些不稳。 论兵力,当然还是比刘军多,收拾再战,打发他也不是什么难事。 可问题是,庐江那头,还有一个孙策啊。 他一直不动手,就是等着最后最关键的时候跳出来。 破江东最大的仰仗就是骑兵,可骑兵却只剩下不足一千,后面的仗难打了。 接下来,他几乎可以预测,关羽肯定是会死守营寨绝不出来,而孙策呢,他不可能拖太久了,最多半月,仍不见安丰起战事,就一定会开赴过来,到时候…… 难道,真的要撤走了吗? “监军,此事不怪你,天知道红脸贼从哪弄来那些弩机的,好生厉害,每次放箭就是多发而出,穿透力还这么强。 更可恨的是,还在帐篷里埋了大量的雄黄,好些弟兄都被毒倒了。”颜良吸入的量不算太大,回来后,也就是有一些头晕而已。 文丑大概是看出来了,鲁肃并不单纯的是自责,而是在想接下来的打算。 从他凝重的表情里,甚至不难猜出有撤军的意思了。 好赖现在撤走,九江还是在自己手上的。 万一孙策把九江也给取了,那这安丰城,可就是实实在在的成为了孤城。 同时,林墨毕竟是建议过撤走的,你说不走吧,好歹要打赢吧,不走,还损兵折将,这回去后真就没法交差了。 “监军,城内尚有三万兵力,粮草也足可支应半年,莫不如据城而守,再向彭城求援,待萧关援军至,前后夹击江东孙策如何?”文丑想了半天,又不好直接说不撤,只能提出这个想法。 “曹洪就在谯郡,萧关兵马一撤,万一曹军进犯如何自处?徐州是根基,不容有失的。”鲁肃语重心长道。 这件事,其实不是表面看上去这么简单。 有些顾虑,鲁肃不能说出来。 作为淮南士子的代表刘晔早就写过求援信了,可他迟迟没有发兵,原本徐州士子跟淮南士子就多有摩擦,这么一闹,会让他们心寒的。 甚至主动的投靠孙策也不一定。 原本他的想法是击退了关羽,再一鼓作气硬碰孙策,到时候,不仅对林墨可以交差,对淮南士子也能给出说法来。 你现在,关羽退不了,又不去救援庐江,甚至弃九江不顾,你让淮南派系的人怎么想。 要知道,城里的这三万军里,可有不少是淮南人。 真要是按着文丑所说的死守,闹出兵变都有可能。 本来安丰的驻军就是拱卫淮南三郡的,他们的家眷都在庐江、九江,鲁肃的用兵方略上会给人一种公报私仇的感觉。 现在,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立刻赶跑关羽去打孙策;要么,按着林墨的说法退军。 至于分兵去救庐江这种事情,最开始他就不敢想。 江东兵马,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更何况,现在连骑兵都只剩下一千人了。 这件事,很头大。 第三百一十三章 阳谋,无懈可击 最近这段时间,淮南一带是谣言满天飞了。 有人在传唱鲁肃在公报私仇,利用外敌削弱淮南派系。 这种说法还真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首先作为淮南帮的老大刘晔已经写过紧急求援信了,四万人的安丰城却无动于衷,在他们看来,就算关羽来了两三万人,你大可以分兵过来救援吧。 明大势的刘晔解释过很多次了,鲁肃不是不想来,是不敢来,安丰城里有兵不假,但精锐有限,一旦分兵,又担心沿途被江东兵马伏击,也害怕关羽从后面下手。 一开始吧,也是有人愿意相信的,可直到鲁肃两败关羽后,依然没有选择来救援,而是要把关羽按死结果吃了大亏,这下刘晔说啥也没用了。 更有甚者是在认为,鲁肃这招是阳谋。 他不来救,死忠于吕林的这部分人,难免会遭到孙策这暴脾气的毒手,可你若是顺从了江东,回过头来收复了失地就会秋后算账。 鲁肃这厮是要把我们淮南帮的人架在火上烤啊。 现在,唯一还算好的消息是,孙策没有对九江大举进攻,在安顿庐江方面呢,还算有点人性,没有重复昔日庐江惨案。 更离谱的是,还带着聘礼跑到了皖县乔家去提亲。 当初的吕布是何等的如日中天,乔公尚且没给他好脸色看,更何况是这个阶段的孙策,立足都还不稳呢。 当然,乔公拒绝的理由,也没有直言许配林墨这件事,只是说要考虑考虑,请吴侯先回去吧。 “姐姐,你觉得,孙策会放弃吗?”乔家的后院凉亭下,依旧是那袭白衣的小乔,已然亭亭玉立,连前两年稍欠斤两的身段也追赶上来,宛若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 “你是想问,侯爷会不会回来退敌吧?”同样身着白色连体裙衣的大乔笑的很苦涩。 如果是在一年前,刘晔说起要为乔家和林墨联姻的时候,她会很坚定的说出‘会’这个字。 可是现在。 她不敢再去奢望了。 有些事情,不去期望,就不会失望。 在彭城的时候,他说过一年内会到皖县,她信了。 在北国的时候,他说战事频繁,但昔年之约不敢忘,她也信了。 可是现在,一年又一年,她不喜欢再去做这样的假设。 能期待什么呢? “说不定,侯爷会像故事里的少年将军一样,骑着白马,提领万众之师,在危难之间退去大敌,然后主动跟父亲求亲呢?”小乔的脑袋枕着玉臂趴在石桌上,百无聊赖的说道。 她没有大乔这么悲观,但,也觉得这种事情,只会出现在话本里,话本里的故事,总是为你描绘出一副英雄救美、力挽狂澜最后功成名就、丰收爱情的两全结局。 可就连小乔这种爱幻想的小妮子都明白,话本之所以是话本,是因为它不过是人们寄托美好、填埋意难平的憧憬罢了。 现实世界里,这样的事情,根本不存在的。 “就算会有那么一天,他也只不过是为了大业,断不是为了你我二人。”初秋的风掠过她的脸庞,青丝摩挲着出水芙蓉般的肌肤,也勾勒着她的心田。 “那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姐姐会原谅他吗?”小乔抬起头来莞尔一笑,是那种纯真青涩中带着对美好未来无限期待的笑。 最初的时候,大乔会笑着回应,有什么原谅不原谅呢,我们又不能逼他做什么。 后来,大乔笑的有些勉强,会说,只要他能来,一切的等待都值得。 可是现在,她只是幽幽的看着眸子有光的少女,摇了摇头,呢喃道:“他不会来的。” “如果父亲也如你这般想,孙策多跑几趟,指不定就答应下来了。”小乔有些泄气了。 双方倒没见过面,不过孙策的名头听了有些年月了。 是个骁勇善战、剑眉星目的将军,倒也符合当下少女怀春的心思。 可不管是出于慕强心里,还是当初那不负责任的誓言,她们的心中,都是在等待着彭城诗会上意气风发、才高八斗的男子回来迎娶她们呀。 …… “老匹夫,什么考虑考虑,不过是托词而已!”出了乔府,孙策半眯的眸子压抑着怒火。 “伯符不必恼怒,眼下局面尚不明朗,淮南士子眼中我们不过是暂居此地罢了,待他们认识到扬州终将归一的时候,想乔公就会坦然多了。”周瑜倒是宽心的多。 “我倒也不是气恼那老匹夫,可是此事不成,我们的计划就得搁置了。” 骑着疾风马的孙策仰头长叹一声,“难道,非要让江东的儿郎用命去拼不可吗?” 现在打仗呢,跑来提亲,这事听来就荒唐。 孙策不是急色之徒,更非荒唐之辈,这事还要从周瑜的谋划说起。 拿下庐江后,没有急攻九江,又没有去打安丰,是冲着想要他们争斗起来,自己坐收渔利的。 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周瑜发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那就是淮南士子对于安丰援兵的迫切程度,竟然高过了徐州方面。 这里头除了距离问题,原来还牵扯到了淮南派系的问题。 安丰几番大战,早年间的徐州老兵死剩不多了,后来的新兵很大一部分都来自淮南三郡。 这件事让周瑜心里开始有了新的盘算。 那就是,策反淮南派。 淮南派的老大是刘晔,刘晔呢,尝试过了,没啥效果,但他与乔家交情深厚,同时乔家在淮南士子中的影响力就算比不得刘晔,也是老二的位置。 所以,他们想着跟乔家攀上亲,这样利益共同体的情况下,乔公就必须站出来说话了。 能够把刘晔搞定,那当然是最好的,就算搞不定,安丰城里的淮南军,也是有动摇可能了。 毕竟,一支军队的主将、副将和监军可以是你吕林嫡系,总不见得校尉、都尉、军司马也都是你们的人吧,让也得让出一些位置啊。 说是集体策反当然做不到,可只要有一队人答应了,安丰这座坚城可就有漏洞了。 当初的寿春城是怎么被攻破的?不就是出了鲁肃这样一个内应吗? 现在,联姻计划失败,孙策当然恼怒。 “报!主公,关羽的信。”一名军士策马而来,将一捆竹简交到了孙策手中。 阅览着上面的内容,孙策表情先是眼前一亮,随后眸子一沉,最后愤怒的将竹简朝着地上一砸,怒骂道:“打了两场败仗还敢这般轻狂!” 周瑜看了一眼地上的竹简,轻笑道:“夜袭那一战,凭借着对时机的掌控,以少胜多,且歼敌逾万,关羽难免骄狂,可是又督促主公速去安丰?” 孙策冷哼了一声,点点头。 你说你,崔就催了,还带侮辱人的,什么江东兵马是否太过孱弱,这么久拿不下一个九江,是来不了,还是不敢来,真要是不敢来,他就自己取安丰了,到时候别问他要。 “我是担心这厮到时候退兵,没了旁军牵制,我们可就只能强攻安丰了。”孙策叹了口气,有些无奈的说道。 “既然上计不成,便行中计吧。”周瑜笑了笑。 “何为中计?”孙策蹙眉道。 “大举进攻九江,沿途多行围城,不急攻破,以此造势,把压力给到鲁肃那头,就算他忍得住不来救援,他手底下那群淮南军也会隐忍不住的。 到时候,便是无法激起兵变,我们拿下九江,一来淮南士子不会对我们顽抗到底,二来围城安丰的时候,他们的军心也已摇摇欲坠,甚至射入一些赏格,就有机会策反他们了。”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